六國畢一 八(第2/2頁)

由於驚太羅嗦了,結果把木板寫滿了,意義還沒有羅嗦完。於是他又轉到背面寫,囑

咐家人別把衣服寄錯地點了,一定要寄到“南軍”什麽什麽的。

最後,他要大哥“中”代向家內其他不識字的各位親戚問好:

“替黑夫、驚多問姑姑、姐姐好!”

“替黑夫、驚多問‘夕陽裏’的呂嬰(估計是他們小學同學)好!

“敢問姐姐生的兒子是否毋恙。(信中使用“敢問”一詞,至今尚在中國人的信中習用)

“敢問老丈人好!”

驚在信中還問候了其他很多人,而他最掛念的是他新婚妻子,要求她孝順婆婆以及老丈人。而黑夫似乎還沒有結婚,他惦記最多的人還是自己的母親,一再囑咐說自己在外打仗,要哥哥“中”一定要照顧好母親啊。說也不某個什麽地方強盜多,希望“中”看好了母親不要去那裏遛彎啊(這母親不吃飽撐的嗎!怎麽上那遛呢?)

等木版的正反面全寫完了,哥倆的萬千情義再無下筆之處了,兩兄弟才在戰場上戀戀不舍地停下筆。

信寫好了,就需要裝信封。但是,沒有信封啊(有信封也裝不下這大木板呀)。於是古人有辦法,另拿兩塊木板夾蓋在這木板上,這就等於密封了!除非特異功能人士,是看不到裏邊的字的。

兩個木板臉對臉捆好,為了防止郵遞員在路上私拆,捆木板的絲繩在打結處還要壓上封泥,封泥上邊再扣上官印——就萬無一失了——當然這是指對公文來說的。這種加蓋官印的封泥現在也有人收集,不貴,才幾百塊錢一個。

信準備好了,怎麽送出呢?私人信件只等央求熟人捎送(比如黑夫、驚的老鄉,復員回家)。而公家的信件,當時的國道兩旁有驛站,專送公信。是一直到了明朝,才有了“民信局”,民間的信才可以走國家驛站。

幸運的是,黑夫和驚的兩封家信都相繼平安抵達了目的地。可以想象,母親和哥哥收到來信時該是多麽高興。如今天氣轉熱,遠在戰場上的兒子還穿著冬天的衣服。打仗亂爬亂滾,又是那麽費衣服。兒子身上的錢也花光了,家中的母親肯定心急如焚。

至於衣服和錢,是否寄到,黑夫和驚在戰場上的命運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些可愛的古人最終都死了。

正是無數類似黑夫和驚這樣的農夫子弟,組成了秦國所向披靡的軍團。這幫軍人爬兵臥雪,爭城野戰,死不旋踵,從令如流,經常捐甲、免胄(只穿著老家帶來的布衣),光著腦袋跟敵人搏鬥。就是他們,從商鞅以來一百年間,大戰65,全勝58次,斬首150萬,拔城147座,建郡14個,橫行天下,無能阻者。

秦國老將王翦,正是憑著這樣一只戰功卓越的軍隊,順利攻占了淮陽(陳),繼而於公元前223繼續南下安徽,向楚國的新都城壽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