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六

趙括的媽媽由於及早與趙括劃清界限,當全軍覆沒的消息傳來,趙孝成王免她受隨坐之型。趙媽媽哭完,激動地直在胸前畫十字:這個敗家的孩子,總算死了省心了,以後全家可以踏實過日子了。說完,泣極而喜。

可憐的趙括有兩個致命錯誤:先是冒險盲動,輕狂出擊,丟了東壘;受此挫折後又變得恐懼膽怯,方寸大亂,不敢主動決戰或突圍而一再遷延,坐等待死,直到被餓了四十多天後才被迫向敵人業已打造完工的鐵籠裏突圍,顯示了缺乏經驗的指揮官的毛病:心情大起大落,不是高亢速勝,就是悲觀喪氣,總之心理素質很差。

長平之戰雖然結束了,但是長平的故事卻沒有結束。清點完畢戰俘的數目,王龁等人請問白起如何處理這些嗷嗷待哺的戰俘,我們秦國前年饑饉,如今也沒有什麽糧食了。白起默然良久:“趙卒性喜反覆,恐怕他們將來吃飽了肚子,又要作亂,那就難以收拾了。不如趁現在無力反抗,全部殺光為妙。我看附近有幾處深溝大壑(這是黃土高原的地貌,都外窄內寬,形如布袋),真是天賜的好地方。”

於是趙卒被誑進山谷,據說是邀請去那裏吃飯,夥食是三鮮牛羊肉煎餅。大家無不手舞足蹈,進了溝內,卻見頂上萬弩齊發,滾木擂石雨點般而下。可憐趙卒因為餓了許久,渾身無力,連山坡都爬不上去,只有眼睜睜任人宰割。眨眼間,溝內屍積似丘,哀聲如雷。事畢之後,白起又命戰士拿著武器下山檢察,有還在動彈的,再予補砍,不得走漏了一個。

當時,長平的屍體無人掩埋,一直到唐朝,李隆基經過這裏時還是看見白骨森森,頭顱成山。人們今天,仍然可以挖出屍骨坑,並且從長平的一些地名:殺谷、省冤谷、血昏河、白起台、骷髏山,隱約聽見兩千兩百多年前的淒慘哭聲。

趙軍中尚有二百四十名未成年士兵,白起和所有典型的秦國人一樣,非常喜歡小孩,所以特意把他們放生,其中就有馮亭的幾個兒子。在這些孩子的面前,丹河淌成殷紅的顏色,天空中彌漫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氣味。

瀟水曰:長平之戰,趙卒死亡四十五萬,人們往往難以置信,提出置疑的理由往往有三個:第一個,趙國不會有四十五萬人馬。第二個,四十五萬人馬的給養運輸,當時作不到。第三個,四十五萬人殺起來,很難殺。

我來逐條駁斥一下。

據蘇秦說,臨淄有七萬戶,每戶可出三男子,“不待發於縣,而臨淄之卒固已二十一萬矣”。而臨淄、邯鄲歷來並稱。等量齊觀,邯鄲至少也能出七萬人,這是保守數字。另外,趙國還有上黨郡、太原郡、雁門郡、雲中郡、代郡、安平郡五個郡,其中上黨郡有二十四縣(注意,上黨地區是被趙韓兩國分割的,韓的上黨郡有十七個縣),太原郡有三十七縣,代郡有三十六個縣,這是史書有明確記載的。按這種規模保守測算,以每郡二十個縣計,則趙國六郡合計120個縣。每縣出兵三千人,則120縣合計三十六萬人。加上邯鄲等大都會的至少七萬人,所以,趙國湊出四十五萬人馬,不成問題。

四十五萬人的糧草運輸,到底需要多大民力呢?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解放軍投入了60萬兵力,為他們提供後勤支持的有整整543萬農民。平均9個農民供應一個戰士!但淮海戰役戰場範圍廣,機動半徑大,要運的東西也賊沉。而長平之戰屬於陣地戰,機動範圍小,從邯鄲到長平直線距離150公裏,也不算遠。古代的武器沒有飛機大炮,比較好運,所以運輸負擔要明顯輕於淮海戰役。秦昭王後來曾以六十萬之眾遠伐楚國,秦昭王能支持這樣的遠途運輸,邯鄲到長平的短途,趙國人也能支撐。

盡管如此,趙國後來曾“急請粟於齊、魏、楚”,說明趙國本土已經沒有糧食吃了。如果不是前線布置了四十萬之眾,當不至於把本土的糧食都吃光。

最後說說趙卒四十五萬的死法。趙卒全軍四十五萬,廉頗先喪兵五萬,接著在趙括指揮下,特別是最後幾經強行突圍,歷經慘烈血戰,戰死沙場許多,並且使“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白起語)。秦卒死亡過半,趙軍至少也陣亡過半。最後投降被坑殺的,當不足40萬之眾了,而只為二十萬。而且被坑殺者應該也不全是戰士,還有數目不小的非戰鬥服役人員,比如喂馬的、做飯的、修車輛器械的。

坑殺這二十萬人,秦軍不至於愚蠢到不是一個一個地挖坑,一個一個地活埋——那得消耗多少人工小時數啊,一戟上去戳死多經濟啊。從長平野外考古來看,白骨坑多是自然溝壑,裏邊集體堆埋,當屬被集體撲殺而死。有的胳膊大腿有明顯斷裂的痕跡,的胸腔內遺有箭頭,還有的僅見軀幹而無頭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