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二(第2/2頁)

平原君到了上黨以後,並沒有讓馮亭脫離崗位,事實上趙人封他為三倍的萬戶侯——把三個萬戶的城邑封給馮亭,繼續鎮守上黨,號為華陽君。於此同時,五十歲左右的趙將廉頗率趙國大軍趕至上黨南部的長平駐防,以堵塞秦軍從其局部占領的中原地區(如河南沁陽)北上穿越太行山而來威脅山西南部的上黨。趙國由此正式卷入了一場噩夢似的戰爭。

瀟水曰:趙國是否應該接收上黨郡,司馬遷認為不應該。趙人後來敗了,所以司馬遷歸咎於接收上黨,貪“無故之利”,故趙人有長平之禍。但是我們說,趙國進占上黨,其實帶有積極防禦的色彩。

秦國近年來遠交近攻,連續取得韓國在太行山以南的中原地區,若秦人再占據太行山以西的上黨,則可形成由西、南兩面夾擊邯鄲的態勢。上黨地勢高拔,處於山西的黃土高原,秦國占領這裏,可以向東俯沖下太行山,入河北邯鄲。所以秦人絞盡腦汁先切斷上黨與南邊韓國本土的聯系,再謀取上黨,除了貪圖上黨的土地肥沃,更也為了能在這裏建立一個用以進攻趙國的前進基地。趙人與其聽任秦人占領上黨然後居高臨下直攻邯鄲,不如先據上黨以自禦。

但是,占領別人的土地——比如進占上黨,也會產生一些削弱趙軍軍力的不利因素:

1、趙軍需要分散駐守被占領區,於是戰鬥力被削弱。

2、 隨著軍隊的推進趙軍會越來越遠離自己的物資供應地,使趙軍不能補充已消耗

的作戰力。後來趙軍的困頓正是因為如此。

3、每一支軍隊都有戰略側翼,也就是其交通線兩側。軍隊越離開本土,深入敵國,其交通線的側翼就越長。對一個很長的、只有很少兵力保護或完全沒有保護的交通線來說,敵人一次很小的進攻都會獲得一定的戰果。趙軍遠離河北本土,去韓屬地區的上黨作戰,其交通線漫長,被敵人進攻的機會增加。一旦它喪失了交通線,後果是很嚴重的。趙國後來的失敗也正是始於這一點。

當然,被占領地區(上黨)的財富也可以用來抵消趙軍交通線斷絕導致的給養困難。但也不能完全抵消,因為一些東西是必須要從本國提供的,特別是人員。在一般情況下,由新被占領區提供的東西,不如由本國提供東西那樣迅速可靠,各種誤解和錯誤也影響保障的及時性和質量。事實上,上黨地區在戰爭爆發初期,很快就被窩囊的廉頗給弄丟失了。趙軍連這個可憐的供給地都失去了。後來接班的倒黴蛋趙括,被餓了四十六天,原因就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