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歸趙五(第2/2頁)

曾經稱霸的齊國人是有志氣的,不食嗟來之食的故事,就是齊國人的寫照。火燒臨淄是齊國人的世紀噩夢,每個即墨人夜裏說出夢話,都喊打倒燕國侵略者的口號。終於,在一個漆黑不見手指的夜晚,即墨突然城門大開,城墻底部事先鑿開的一列數十個洞穴,也一並爆炸,從中沖出一千余頭“火牛”:牛角上都綁著利刃,牛尾巴綁著浸蘸了燈油的柴葦,牛身披著五彩龍紋的紅絹(齊國盛產絲絹),千余頭火牛狂奔而出,仿佛火龍一樣(這牛屁股著火了,自己能不牛急嘛!),猛頂猛撞燕國士卒。五千壯士跟隨火牛其後,殺勝震地。城中老弱也敲擊銅器,鼓噪呐喊,聲動天地。燕軍睡眼朦朧,拎著兵器光膀子作戰,眼見無數蛟龍重來,寒光閃閃,直掘人腹。燕軍胸洞腹穿,驚駭莫名,猝不及防,張惶大亂,自相踐踏,一敗塗地,主將騎劫死於亂軍之中。

田單“火牛陣”一役痛毆燕軍主力,燕軍大奔,主力盡傷。由於主將已死,無人調度,燕軍攻下的七十余城也全沒了保證,燕軍能不能組織逃離齊國本土,都是問題了。田單追亡逐北,勢如破竹,盡復齊國攻下的七十余城。燕軍蹀血他鄉,紛紛退出濟水以外。

士人“田單”,挽狂瀾於既倒,復齊國之社稷,逞布衣之英能,被齊泯王的兒子齊襄王,封為安平君,執齊國之政,不亦榮偉哉。孫子所謂:“善出奇者,(奇招)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田單之謂也。

瀟水曰:著有“夷滅萬乘之齊,收八百年之積(掠奪了臨淄八百年積蓄珍寶)”的名將樂毅,被反間計,臨陣被“騎劫”替換後,不敢回國,怕燕惠王誅了他。於是只身跑到趙國。趙惠文王封他“望諸君”。樂毅流落趙國以後,就未再有何建樹,直到死在那裏。這大約算是功臣的善終了,沒掉腦袋就算萬幸了。

晚年,樂毅寫了革命回憶錄《報燕惠王書》,是篇傳世之佳作,其中不乏對自己的身世感慨,有名句曰“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我聽說古代的君子,與朋友絕交,不說朋友的壞話;忠臣即使含冤去國,也不為自己洗刷。不過樂毅還是在這篇文章裏給自己叫屈,文辭寫得情辭悱惻,真摯動人。據說漢武帝時的大臣主父偃,在讀到樂毅“報燕惠王書”時,都感動得直流眼淚。

世傳樂毅的戰功多異,比如司馬光說他“呼吸之間下齊國七十余城”。其實,先秦史書上,這七十多城是在五年之間陸續攻下的,而且也不算多,一年平均十五個。而公元前291年在伊闕大戰後,秦將“司馬錯”一年就攻取得魏國列城六十一,戰力可仿佛樂毅,甚至更高。

“樂毅下七十余城,不下者僅莒、即墨兩城。”這後半句也是被後人誇大的不實之詞,齊國丟掉七十余城後,當尚有很多城邑。據魏人須賈說:“魏國有百縣。”另外縣以外還有郡,所以魏國至少百城以上。而齊國當不止於這個數。事實上,鄒忌在齊威王時代就曾說:“齊國地方千裏,百二十城。”經過齊宣王、瑉王的開拓,城邑當更加多了,絕對不止七十多個。司馬錯下魏國六十一城,也未說魏國就要亡了。樂毅下齊七十余城,當也不足以幾亡齊國。

不過,經歷了五國攻齊(含樂毅在內的)這番折騰,齊國一蹶不振,國力大傷,東海路沉,再也不能爬上諸侯馳騁的戰國大餐桌上,分一碟、兩碟小菜。東極的齊國陸地消沉以後,中華大地唯西極的秦國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