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欺楚四

屈原回到家裏,正好趕上武關、藍田兩次大戰的十萬勇士遺骸運送回國了,車輛後面跟著一百萬只遠道飛來的烏鴉。郢都內外,人們忙著辨認親友屍體和舉行安葬儀式。郢都到處都是烏鴉糞。屈原趕緊采訪傷兵,收集口述資料,加進想象,開始寫他的《國殤》,準備在追悼會上當挽歌唱。

國殤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我們武器精良,跟秦人打起來了)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旌旗蔽日,敵陣若雲,箭矢交射,勇士爭先)

淩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秦人淩厲的攻勢打破我陣,踐踏我行伍,將軍戰車的左馬斃命,右馬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桴兮縶鳴鼓。(四馬亂了套,倆車輪兒也不好使喚了。將軍拿起鼓槌,往死裏擂鼓——鼓槌是美玉的槌把,還挺奢侈,不會是主帥屈丐吧)

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這時,上天怒怨,鬼哭狼嚎,到處是死屍和扭動掙紮著的胳膊腿兒)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從郢城眺望出去,將士們再也沒有回來,平原渺忽,道路遠長)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我屈原也想發發知識分子的瘋,帶上長劍、挾起秦弓,去與秦人惡戰,可是我又不會使這個。我也想人頭和body分離,可我又,唉!又不敢呀。我只好不甘心啊)

成既勇兮又以武,終鋼強兮不可淩。(┅┅唉!唉!)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我也沒辦法啦,只好恭維你們這些亡靈兩句,讓你們超度升天,死亦為鬼雄去吧!)

屈原寫好《國殤》,譜了曲子,教郢都各機關團體學校醫院,排練演唱,準備歌詠比賽時用,不提。

另外說一句,楚國士兵,有一部分裝備了當時一流的青銅甲而不是常規牛皮甲——是可以活動的甲片連綴而成,一片壓一片,從左到右,由上而下,密綴在絲織品的內襯上。甲片上還塗漆,漆皮有指甲蓋那麽厚,繪有精美的圖案。穿著它,就是穿著價值不菲的藝術品。楚國確實富大,連甲胄都這麽好,所以勾引得列國交攻之。

張儀說服老楚結親連橫,樂呵呵地回到鹹陽,發現一直在鬧病的、叼著體溫計的秦惠文王同志(原太子駟,戰國第六大鱷魚),死去了,時間是公元前311年。一朝天子一朝臣,給秦國立下十七年大功的張儀,沒有功勞也有旅途疲勞的張儀,回到鹹陽就開始倒黴了。甘茂、樗裏疾等人,紛紛到新君秦武王(秦惠文王的兒子)那裏表示對張儀的不滿。他們恨張儀,主要是張儀上一次主張交還一半漢中給楚國,這些秦將不能理解,好不容易奪來的,幹嗎還。並且張儀一貫排擠同僚,所以平時也有積怨。於是甘茂、樗裏疾對秦武王說,張儀是有些功勞,但他那些坑蒙拐騙的手段,欺騙楚國,不講信用,失信於諸侯,對秦國國際形象不好。重用如此不講信用之人,恐怕天下人嘲笑啊。

既然張儀造成的消極影響這麽大,並且秦武王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很喜歡張儀,於是驅逐了張儀,使之棲棲遑遑地離開秦國,回到童年桑梓之地——魏國。張儀這樣的外籍顧問就像醫生,既希望請他來幫忙,又巴不得他早一天離去。所謂“敏於事而慎於行”,張儀能言善辯,但中國人是講究中庸的,少走極端,企求穩定平和,這是農業社會的特點。與中庸之道密切相關,農業社會的理想人格不是強烈的自我表現,而是溫順謙和的君子風,這甚至發展到對於“辯才”的猜忌,所謂“君子訥訥於言”。所以張儀雖然功大才高,終於沒有在中國歷史上獲得令名,反被視作巧舌如簧,狡猾的別名。而同一時期工商業發達的希臘,人們競相學習演說,崇尚雄辯家,張儀在那裏,當如魚得水。

張儀被驅逐以後,不久也就死於魏。狐死首丘,也算葉落歸根了。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的大丈夫張儀,歸葬先人墓地,當會心滿意足!張儀死後,秦國的甘茂、樗裏疾樂了。但是相邦位置不夠他倆分,為了避免他倆打起來,一個就當了秦國左丞相,一個當了右丞相,這是我國最早出現“丞相”字眼,直到一千五百年後被獨裁的朱元璋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