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龐涓三

孫臏被召到田因齊那裏接受面試。第一個問題就比較怪:“孫先生,假如我方軍力強大而敵人軍力弱小,我方將士眾多而敵人兵力不足,我們該怎樣打呢?”

孫臏連施二禮以示恭敬,說:“聖明的主君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啊!(會拍馬屁了,比在魏國龐涓那兒剛參加工作時成熟多了)——您自己軍力強大,還要詢問如何指揮,這種謹慎作風正是安定國家的根本啊”(拍的有深度!)。孫臏接著說:“一般我強敵弱,針對這種情勢,我們解決起來有個專業術語叫贊師。我們故意解散將士,打亂行伍,顯得陣勢混亂,懈怠輕敵,這樣迎合了敵方的希望,使他們不再畏懼,必定會前來決戰。然後他們就要雞蛋碰石頭了。”

田因齊捋著胡子,驚訝地點頭:“好哇,妙哉。但假如反過來呢?敵人兵強士眾,我們卒弱人少呢?”

“那就要‘讓威’,必須把後隊掩蔽起來,這樣也留下了退路,使主力部隊能夠隨時撤退或者轉移。我們以戈矛長兵器排列在前,刀劍短兵器緊隨其後,兩翼布置好機動靈活的弓弩手,隨時救助敵軍進攻緊急的地方。後隊卻按兵不動,靜觀戰變,等待敵人進攻懈怠,士氣疲憊的時機,我們或進取,或轉移。”

田因齊問:“敵人與我們兵力相等,又怎樣進攻他們呢?”

“幹擾和迷惑他們,讓他們分散兵力。然後我軍集中優勢兵力打擊他們的各個部分。”

“那麽,怎麽打擊潰敗奔走的敵人呢?”

“這時候不要過分逼迫,等敵人尋到生路的時候再消滅它。也就是等著他們爭相逃命,行伍大亂的時候,一舉殲滅。所以,先要放給敵人一個出口。”

“我們占據了有利的地形,部隊也顯得嚴整,但一打就敗,這是什麽道理呢?”田因齊說。

“那是前鋒不夠精良。陣形要象寶劍,一定要有劍鋒。前鋒很重要,沒有精銳的前鋒部隊,無法重創對方。還要有邊刃,還要有劍把。”

“下面這個問題是加分題,可答可不答。怎樣用很少的兵力去攻擊十倍於我的敵軍呢?”田因齊說。

“去進攻敵人防備最差的環節,在敵軍最意想不到的時候出擊。具體情況要到現場指揮臨機應變,在這裏沒法多講。”

田因齊說:“好。齊國的學者們教我如何強兵,有種種不同的意見。有的讓我用教化民眾的辦法來強兵,有的教我用散糧於民的辦法來強兵,有的教我用清靜無為來強兵,依你之見,應該用什麽辦法?”

“富國。國家富足了,才能真正做到強兵。”

“了不起呀!”田因齊大叫,“您談論起用兵打仗,真是精妙絕倫,不能窮盡,寡人服了。”

旁邊田忌說:“我也來請教一下,賞賜和處罰,是不是用兵打仗最關鍵的事情?”

孫臏說:“不是。賞賜,可以用來激發士氣,使士兵們舍生忘死地戰鬥;處罰,可以整飭軍紀、士兵敬畏上級,聽從指揮的,卻並不是打仗最關鍵的事情。”

“權力、情勢、計謀、詭詐,是用兵打仗最緊要的事情嗎?”

“絕對不是!它們可以促進作戰的最後勝利,但並不是最打緊的。”

田忌頗有些忿忿不平,臉色也漲紅了:“賞賜、處罰、權力、情勢、計謀、詭詐,六個方面,都是擅長用兵的人所必備,你卻說這不是用兵最緊要的事情,那你說什麽是最緊要的?”

“必攻不守,是用兵打仗最緊要的事情。”孫臏說。

必攻不守的觀點深刻體現在了孫臏未來的圍魏救趙戰役中。主動進攻,而不作被動防禦。必攻不守還有戰略層面的意思,齊國背負大海,沒有險要山川以為防禦,所以孫臏不主張國家防守,而是主動進攻中原,以攻為守。(可以說,日本國也是這個路子。)其實,在漢族與北方異族的戰爭中,最缺乏的就是必攻不守的戰略思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