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鼎中原 四

就在楚國人摘掉冠纓喝酒的時候,同年的鄭國也在吃大飯。並且在飯前,鄭大臣“公子宋”的食指突然發生抽搐。春秋人吃菜、吃肉借助匕、勺、叉子、筷子,吃飯則直接用手抓,跟現在的阿拉伯人差不多。公子宋可能抓飯抓得有經驗了,食指產生了靈異功能,只要將有好吃的時,就會自己彈動,所謂食指大動。金庸老師在《射雕英雄傳》裏說,老叫花“洪七公”一看黃蓉炒出的人間美味,就食指大動。其“食指大動”的出典就在這裏。

果然,他的食指預兆準確:國君鄭靈公新蒞臨君位,要大宴群臣慶祝,為此,楚莊王還送來了一只祝賀性的大鱉。楚國的雲夢鱉,鱉體肥大,肉味鮮美,不含激素,是送禮的好品。

有鱉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鄭靈公決定跟臣子們一起開開葷。

當這道好菜——沸騰大鱉,裝在鼎裏擡上堂來時。食指大動的公子宋哈哈直搓手:“怎麽樣,我說的沒錯吧,我昨天食指大動,說明今天要有好東西吃啦。哈哈。”

但是,鄭靈公故意使壞(這個國君也真沒領導樣,太頑皮),他讓仆人給大夥分鱉羹的時候,一人一勺,偏偏分到“公子宋”面前,鱉羹就分完了(當時吃飯是分餐制,跟吃西餐一樣,講衛生。一人分一勺到盤子裏。像現代這樣圍著圓桌合餐的難受的制度,是宋朝以後的事,為了束縛個性,用合聚的大家族來訓練人的忍耐美德的)。

公子宋一看,鱉羹分到自己這裏卻沒有了,十分詫異。

這事時鄭靈公哈哈大笑:“還是沒吃到啊!哈哈你手指靈,還是我靈啊?你說!哈哈。”(是啊,你靈,要麽你怎麽叫“鄭靈公”呐——靈字,都是不正經領導死後被追認的惡謚,還比如“晉靈公”)。

公子宋當眾出醜,羞愧憤恨,搓著大丟面子的食指,臉色通紅。旁邊的人哈哈大笑。又被國君鄭靈公羞辱一頓,公子宋騰一下子就站起來,跳到大鼎旁邊,手指在鱉湯裏一抄,舉至唇邊嘬了一口(“染指”一詞出處),氣囔囔地喊:“哼!我這不是吃了嗎!誰說我沒吃?”說完就怒沖沖跑出去了。

感謝公子宋,一天之內為我們創造了“食指大動”和“染指”兩個有趣的成語。“染指”是一個無禮的舉動,類似先軫當著國君的面往席子上吐唾沫,屬於大逆不道,非常不給國君面子。公子宋回家一想,完了!我染指鱉羹,不辭而別,國君肯定得找我算帳。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為強,把鄭靈公找機會給刺殺了。於是他夥同國家執政官,暗殺掉了鄭靈公。唉,吃飯吃出人命來了。

瀟水曰:公子宋為了吃鱉打架而弑君案,也影射出了,春秋時代君權有多麽的不強化,卿大夫殺國君,好比宰雞。這固然是分封制導致卿大夫有土地財產而勢大欺君,也是由於孔子先生還沒給我們創出富於忠君思想的毒藥來麻痹臣僚。等有了儒家思想橫行,大臣們都成了奴才,別說皇帝為吃鱉這麽個事這麽捉弄大臣兩下,再大的汙辱他也不會鬧的、不會反的,他只是匍匐在地,瑟瑟發抖罷了。然而在春秋時代,人們思想自由健康,質樸激烈,可殺而不可辱(為我們今天所敬仰),所以公子宋為了人格尊嚴而不惜鋌而走險,亦可嘆哉。春秋人個性張揚,珍稀個人尊嚴。“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這樣可恥的儒家壞話,在清純美好的春秋時代,還沒有發明起來。

另,前兩天看網上消息,“中央社”報道,一個美國人正在研究中國飲食,發現中國菜“蒸、炒、煮、炸”,最講求五味調和。因此,這個老外認為,中餐對“本拉登”這種極端份子會有調和作用。對付恐怖份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建議他們多吃中國菜。可是我們自己還在因為吃飯而弑君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