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祖烈烈一(第2/2頁)

“那快說說吧。”

“煮米也好,煮肉也好,煲湯也好,都要使用文火慢慢地來,”伊尹說:“我把各種作料切碎,成分攙和一起,和濟五味,酸中帶甜,甜中帶鹹,辣而不烈,淡而不薄,鹹而不厚,甜而不膩,酸而不酷,混合天成,這就是調和主義、中庸思想,精妙細微,不能言傳。具備中庸思想的香味溶於水中,無影無形,它浸入肉的體內,甘美異常,再從肉體散發出來,勾人饞嘴,直傳到幾百米遠,肉就算煮到最高境界了(類似廣東人的煲湯啊)。我把這種觀念引入為政,為政就要講究調和,調和是為政的道理,調和各種勢力,譬如春風沐雨,君臣相符,百姓克偕,全在一鍋當中,這是為政的化境。而調和的極至就是中庸,把握此理,向東向西,從心所欲,有志必逞,無往而不克。”

湯先生聽罷,站起來一揖到地:“伊尹師傅的鍋主義和煮文化,真是振聾發聵,我耳目為之一新,疑問煥然冰解。您這個廚子的才幹,是足以經綸天下,匡扶宇內的。真天賜我瑰寶也。”

(注:而西方人跟我們不一樣,西方人吃的是蘇美爾人培養出的麥子,走上了“烘烤”的路,烘烤面包,烘烤肉。而我們,則從煮小米中悟出了“煮文化”,煮的時候,肉汁、菜羹就要調和,講求各種因素的協調,咂摸著湯的滋味,維持一種模糊的平衡,不越出既定的規矩,不破壞已有的秩序,養成了中國人和順安靜的本性。

“做人不可不聰明,亦不可太聰明;做事不可太落後,亦不可太爭先”,凡此種種格言,都是我們“煮文化”的體現,說白了就是中庸。中庸可以避免過激,但也失去了冒險和創新。中庸就是模糊,所以當官向來就模模糊糊。我們煮的時間太長了,以至於煮肉的鍋,都上升為國家權力的象征——三足兩耳的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