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無之夏五(第2/2頁)

接著,大禹在茅山以王者的氣魄發號施令,依照上次“塗山大會”規定的上貢Quota,逐一核對諸侯們的貢品,缺的回去補,多的給獎勵。這是我國最早的一次績效考核。各路諸侯戰戰兢兢地領了賞,把禹王看得好像神靈一般。茅山從此被稱作會稽山。“會稽”一詞就是“會計”的意思,登賬、核對。

也許是防風氏的冤魂作祟,會後大禹馬上就病倒了。當病情迅速惡化,大禹便把伯益召到身邊,囑咐他喪事一定要從簡,說完就這樣隕落了。大禹直接被埋葬在會稽山上,按照當時的習慣,不起墳頭。墳坑也很淺,才七尺,弄不好就會被水浸了。隨葬的只有三套衣服,棺材用桐木制成,厚度??三寸,實在薄啊。作為一個水利專家出身的大禹,對生活待遇和死後環境都看得很輕,他的墳墓沒有霸占人民的莊稼地,也沒有造出一大片青松茂佰的陵園,而是在墳旁聽憑別人耕地翻壟,種植莊稼。這就跟如今鄉下老農造的墳,沒有任何區別,甚至還不如老農有個墳頭。

在大禹死後的三年喪期裏,伯益擔任見習天子,履行治理國家的責任。伯益這人也是技術出身,善於馴鳥馴獸,所以曾擔任舜帝的馴獸馴鳥員,後來升任林畜部長,因佐禹治水鑿井有功,被賜姓嬴。嬴的字型是燕子飛翔的樣子,因為他奶奶吃過燕子蛋,秦嬴政就是他的後代。據說他還懂得鳥獸之語,《山海經》也是他寫的(不過當時並沒有文字)。伯益為人忠厚,當了三年見習天子,忙於處理政務而忽視了拉幫結派。到了三年末尾,他準備接受大臣和諸侯的考核,自己躲到國都登封市境的箕山上等消息,滿以為大臣會來朝見自己,勸他正式轉正天子。沒想到大臣都跑到夏啟那裏去了,人們不謳歌伯益而謳歌夏啟,推舉夏啟作了天子。

夏啟是大禹的兒子。消息傳來,伯益感到很失落。他的大兒子“大廉”勸他說:“我以前請人算卦,說咱家必然興旺發達。舜帝以前也,祝願您的後代繁榮昌盛。我們嬴姓遲早能得到天下的,只不過不在我們這幾代而已。父親您別太難過了。”

伯益嘆了口氣,點點頭說:“如今大禹的兒子夏啟拼命遊說大臣,籠絡諸侯,培植私人力量。作為大禹的老部下我又能怎麽辦呢?難道我也拉起槍杆子跟他搶位置嗎?豈不有愧於大禹的在天之靈?”

後來的事情在史書上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記錄,一種是伯益果然拉起槍杆子跟夏啟對著幹,但是夏啟已然羽毛豐滿,武裝逮捕了伯益,把伯益殺了。伯益的族人向東、北、西三個方向逃竄,後來大部轉移到了陜西省,成為了嬴姓秦人的祖先,並且真如算卦者的預言,在兩千年後兼並戰國諸雄,統一四合,建立大秦朝。

史書上的另一個記載是伯益沒有造反,也就沒有被殺頭了,他乖乖地交出了辦公室鑰匙,回到山東魚台的封地養老,他的族人後裔環渤海而居——渤海因此被稱為瀛海,因為他是嬴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