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南下

“三王”大集合

盡管後院起了大火,但考慮到夜長夢多、日久生變,多爾袞並不希望統一事業就此停滯。由於大部分滿八旗軍隊都在山西“救火”,多爾袞只好讓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這“三王”再辛苦一趟。

前面說過,金聲桓“易幟”後,進剿湖南的“三王”軍隊奉命撤回漢陽,卡住上遊。譚泰大軍進入江西後,金聲桓已經翻不起什麽大浪,“三王”軍隊便撤回遼東休整。

這就奇怪了,既然江西警報解除,“三王”軍隊應該繼續進剿湖南才對,為什麽一溜煙撤回遼東呢?

其實不奇怪,看看“三王”剩下的人馬便一目了然。永歷三年(1649年)四月,“三王”奉詔從遼東趕赴北京,兵力如下:孔有德三千一百人,耿仲明二千五百人,尚可喜二千三百人,這還是在遼東休整過後的。

現在明白了吧,從嶽州打到全州,“三王”軍隊已經從“高富帥”打成了“矮窮矬”。不是“三王”不想進剿湖南,而是不想送死,好歹留點種子吧?

由於“三王”的隊伍太寒磣,連多爾袞都看不下去了。在兵員極不富裕的情況下,多爾袞還是命兵部七拼八湊地對“三王”的軍隊進行補充。孔有德補充到兩萬人,配屬線國安、曹得先、馬蛟麟三位總兵;耿仲明補充到一萬人,配屬徐得功、連得成兩位總兵;尚可喜也補充到一萬人,配屬許爾顯、班志富兩位總兵。

要人給人,要錢給錢,條件只有一個——南下!

兵部還在醞釀作戰計劃,最初打算是孔有德負責福建、耿仲明負責廣東、尚可喜負責廣西,一人一省,搞“勞動競賽”。

計劃尚未定稿,探到口風的尚可喜最先跳出來“舉手投降”:換別人吧,我幹不了!

尚可喜說的也是實情,打廣西跟打福建,難度都不在一個數量級。

——打廣西要經過湖南,湖南又是濟爾哈朗留下的“爛尾樓”,必須先完工再說;打福建只需要從浙江翻過仙霞嶺,或者從江西翻過杉關便可到達。

——廣西是永歷朝廷的老巢,好幾支能打的部隊都龜縮在桂林一帶;福建早被“浙系”、“閩系”攪成了一鍋粥,而且水戰見長,陸戰偏弱。

總之,打福建的“水貨”可以說是手到擒來,打廣西則是“買一贈一”,必須連著湖南一起打。

照此分析,整個作戰計劃便是:孔有德帶著兩萬人去福建“捏柿子”,尚可喜帶著一萬人去湖南、廣西“啃樹皮”(比“啃骨頭”還要慘)。——就算多爾袞是孔有德的幹爹,也不能這麽幹吧?

尚可喜不幹,孔有德又想過點嘴癮,一再恥笑尚可喜是“娘們兒”。尚可喜怒火中燒,直接向朝廷上疏:南下可以,但不跟多爾袞的“幹女兒”孔有德一塊兒混!

“三王”還沒出門,互相就掐了起來。多爾袞正被山西的事情攪得頭大,沒時間理會這些爛賬,只想早點把三個人打發走。

最後,兵部對南下作戰計劃進行了調整,孔有德經湖南打廣西,耿仲明、尚可喜經江西進攻廣東。“三王”在補充兵員的基礎上,再配屬浙江、湖廣調集的部隊,開始向南方進發。

湖南,“爛尾樓”

永歷三年(1649年)六月,孔有德率軍抵達湖南衡州。按照慣例,孔有德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避暑。

過完“暑假”,孔有德著手做第二件事情——修“爛尾樓”。

湖南這個“爛尾樓”確實爛得可以。自從濟爾哈朗大軍退卻後,除了焦璉收復廣西北大門全州外,湖南的地方勢力也紛紛鉆出來,堅決貫徹“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遊擊戰術,很多地方又成了南明的天下,特別是靠近廣西的永州地區。

孔有德在湖南到處用兵,一點沒有進軍廣西的跡象(沒辦法,抽不開身)。十一月,孔有德率軍進攻永州。攻守持續了一個月,到十二月十二日才攻克,足見永州兵力之強盛。

盡管孔有德在湖南攻城略地,但仍然面臨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城池到手了,明軍卻不見了。很明顯,各地抗清勢力又開始“敵進我退”鉆山溝了。

湖南是這種態勢,孔有德哪裏還敢南下廣西,萬一背後被捅上一刀,麻煩可就大了。

一直熬到永歷四年(1650年)二月,清廷才調山東的沈永忠部進駐湖南寶慶,並配屬圖賴麾下的總兵張國柱、郝效忠,接替孔有德在湖南修“爛尾樓”。

孔有德解除了後顧之憂,方才放心大膽地揮師南下。三月,孔有德率軍向湘、桂交界的鎮峽關發起進攻。

鎮守鎮峽關的,依然是曾在此攔截堵胤錫殘部的曹志建。曹志建被何騰蛟訓練成了“草包”,但打清軍還是不含糊的。看到清軍來襲,趕緊率兵出關迎戰,激戰了一個多月,實力不濟的曹志建被幹掉一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