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大唐盛世貞觀之治 文泰無常害死高昌

  

封德彝死得太早,他看不見魏徵,也看不見貞觀了。

貞觀是這樣一個時代:

官吏多自我約束,十分清廉剛正。從制度上,那些王公、妃主和大姓、豪富者,都被約束了起來,沒有一個敢出來作惡的。至於那些旅行和經商過往的人,再也不用擔心有盜賊出沒了,以至於獄卒成天沒事兒幹。此時,牛馬遍布於曠野之上,莊戶人家大門敞開。幾年內連續豐收,一鬥米三四文錢,從京師到江南,從山東到滄海,旅行的人根本就不用帶糧食,每家每戶都很富有,常常出現普通人過路,家人怕米糧壞掉,扔了很可惜,便送給過路人的情況。更可怕的是到了山東,山東的村落,雞犬相聞,行客路過,村人必定拿出上好的食物厚加款待,甚至出現路人臨走時被饋贈文錢的情況。

寫史書的人寫到這裏,也不禁感嘆道:

此古今之未有也!

李世民勵精圖治,他下詔的時候曾經說過,百姓可以四處遷徙,到有糧食的地方就食,天下大旱,這是朕的罪過。

從貞觀四年開始,大唐風氣滋潤了每一個人,糧食大豐收,災難全趕跑(有馬周一份功勞)。

鬥米三四錢是個什麽概念?

有人曾粗略估計過,按照古代黃金、白銀和銅錢的重量與價格計算,一百文錢約等於現在的二十元人民幣,也就是說,一文錢約合人民幣兩毛錢。

唐朝一鬥米十二斤半,如此算來,這十二斤半的大米需要花費六毛錢到八毛錢。今日米價約為兩塊錢,看起來相差不多。但需要睜大雙眼好好看的是,一個是一斤兩塊,一個是十二斤八毛。換算一下可以知道,貞觀時代,一斤大米七分錢。但此時並沒有發生谷賤傷農的情況,原因就是百姓豐衣足食,官員清正廉明。

李世民可以按照這個方向繼續走下去。

【大唐子民】

什麽是大國的面子?

大國的面子,就是愛自己的子民,愛自己的百姓,居安思危。魏徵常常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此種逼迫君王的狠毒言語,才是李世民勤勤懇懇的動力。

貞觀五年(631)四月,見時機成熟,李世民下詔,令使者攜帶巨資,贖回了還流落在突厥部落中的中原子民,共計八萬多人。

貞觀五年(631)八月,又令使者攜帶重金跑到高麗,贖回了隋朝高麗陣亡將士的骨骸,全部予以厚葬。

貞觀五年(631)十月,發生了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

李世民正在宮苑中玩耍,具體遊戲內容就是追一只小兔子。不湊巧的是,這一幕被突厥族的執失思力看見了。

執失思力很生氣,道:“陛下乃天下父母,奈何自輕?”

李世民羞慚,不再玩兒了。過了幾天,執失思力又發現李世民,這回果然不是在追小兔子,而是在追小鹿。

他知道皇上沒聽話,於是脫巾解帶,跪求固諫,李世民為之感動,不再遊戲。

貞觀五年(631)十一月初一,林邑獻五色鸚鵡;

十一月十二,新羅獻美女二人。

林邑,今天的越南中部地區,大唐屬國;新羅,即今日韓國部分地區,樸氏家族所創,大唐屬國。

這是很有意思的兩個國家,他們獻上的東西都是當地的特產,林邑的彩色鸚鵡和新羅的美女。

特別有意思的是那只五色的鸚鵡,不僅顏色鮮艷,還會學人說話。五色鸚鵡到底胡說八道了些什麽,史料的確沒有記載,估計史家也不會閑到這種地步。不過,據本人推測,此鸚鵡的確很會說話,我是從李世民的一句話裏聽出來的:

“鸚鵡猶能自言苦寒,思歸其國,況二女遠別親戚乎!”

意思就是說,林邑進獻上來的鸚鵡尚且能夠說出在陌生地方的淒苦無助(譬如冷啊、無聊啊、想家啊等等),吵著要回到它的國家,更何況兩個遠離親人的女孩子呢!於是下令辭掉進奉,連鸚鵡帶美女外加派來的使者全部遣返回國。

好的,既然林邑和新羅都來人了,倭國有什麽表示麽?

有。

貞觀五年(631)十一月中旬,倭國遣使入貢。

為了表達大唐對鄰國的慰問和呵護,李世民專門派遣了新州刺史高表仁持節前去慰撫,一番苦航之後,高表仁抵達了倭國。作為大唐使者的高表仁到了島國之後,國王讓他下跪,高表仁與之爭禮,倭人大怒。但他們不敢殺,也不想聽詔,高表仁帶著怒氣,不宣命而還。有人說,倭國自古以來就不會把自己的位置擺正,在思想上,他們自大狂妄,目中無人。尤其是在隋唐期間,這種極端狂妄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百年後,我們再去管它。

貞觀五年(632)十二月初,開辟黨項之地(青海東南)十六州四十七縣。

貞觀五年(632)十二月中旬,下詔死刑犯三履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