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亂天下

一 匈奴的敵人

一夜之間,王莽跟漢朝人翻臉了,真可謂比現代人翻書還要快。歷史已經證明,王莽的對內政策是失敗的,對外翻臉更是愚蠢的。

王莽第一個翻臉的國家,是匈奴。從周朝到漢朝,匈奴人從來都是漢朝的天然對手。打打殺殺、狼煙四起數百年,漢朝好不容易熬出個美女王昭君和親,終於讓漢匈兩國過上了和平的日子。

漢朝眾卿眯著眼睛數了一下,從王昭君和親到王莽新政府成立,漢匈足有五十多年沒有經歷過戰爭了。可是,如今這美好的外交局面,卻被王莽給毀了。

公元9年,秋天,他派出了一個代表團,封為“五威將”。代表團的任務是:先在國內周遊各郡,宣布王莽新王朝代替漢朝的合理性;然後再環遊諸國,向外宣傳新王朝,同時收回漢朝舊印章,換上新王朝印信。

王莽的代表團先到了東邊的朝鮮半島,然後一路向北,最後抵達匈奴境內。此次代表團只有六人,到達匈奴王國後,就對匈奴單於做了基本通報。匈奴單於基本也知道漢朝發生什麽事了。然後就舉行宴會,招待使者。

就在宴會上,雙方玩起了遊戲。

事情是這樣的,酒會才開始,王莽的五威將就宣讀詔書,匈奴單於受詔拜謝。接著,翻譯官就告訴單於,說他要解下單於腰上的舊印,重新給他頒發一個新印。單於就高舉雙手,說:“那就解吧!”沒想到,當翻譯官準備解印時,單於旁邊有人插了一句話,攪亂了酒局。

插話的人,是單於身邊的大臣,簡稱蘇。蘇對單於說:“還沒見到新印文之前,不應該把舊印交出。”

蘇大臣一說,單於想想,覺得他說的也對。於是就把雙手放下,對翻譯官打哈哈道:“還是先喝酒吧,解印這事不急。”單於說完,就把翻譯官拉到座位上灌酒。

漢朝五威將只好陪酒。過了一會兒,他們又說道:“酒也喝了,那印是不是該解下來了?”單於不好推辭了,只好說:“那就解吧!”單於說完,又高舉雙手。當翻譯官準備再解印時,蘇大臣又插話道:“還沒見到新印文,怎麽就解印?”

蘇大臣不停地重復這話,好像是要鐵了心跟五威將擡扛。按程序,匈奴得先交舊印,再頒新印。匈奴是漢朝的藩屬,漢朝給你什麽,你就得拿什麽。何來這麽多質問。還有,他們大老遠地跑來更換印信,難不成會給你們換個假的?

這時,單於好像看出五威將臉色難看,覺得不好意思了。於是就說:“解吧!我相信印文應該沒問題的。”

事實證明,蘇大臣的提醒是有道理的。王莽給匈奴單於頒發的新印,印文其實是很有問題的。

以前,漢朝政府給匈奴單於的印上,刻的是“匈奴單於璽”;現在,王莽頒給單於先生的印上,刻的則是“匈奴單於章。”兩者前後,就差一個字。

別小看這個字,要認真追究起來,問題可大了。

在漢朝,王爵專用的印信,稱“璽”;侯爵專用的印信,叫“章”。也就是說,“璽”和“章”的區別,就是身份的差別。王莽改“璽”為“章”,其實就是降低了匈奴單於的身份。這種做法,當然是不受歡迎的了。

蘇大臣能夠不顧情面一再提醒單於要看印文。這說明,他在漢朝代表團到來之前,肯定是已經聽到了什麽不利於匈奴的風聲了。

事情是這樣的:王莽當皇帝以後,就認為漢朝封爵只分為王、侯兩級是很不合理的。比如,“王”這個稱號,封國國君使用就可以了,竟然連匈奴這種夷民也使用,實在夠亂的。同時,這也是不符合古代制度的。為了向古人看齊,必須把封爵制度改回去。

王莽下詔,按周朝封爵標準,將漢朝的諸侯王通通改為伯爵,將包括匈奴在內的所有少數民族首領通通改為侯爵。這麽一整,仿佛好像不是想當全民公敵,而是全世界公敵了。

當是時,粗心大意的匈奴單於還是讓翻譯官將他身上的舊印摘下了。然後,王莽的五威將就把一個打包好的新印信交給匈奴單於。

按蘇大臣的意見,應該當場打開驗證一下。但是,單於先生不知是喝多了,還是不好意思,見五威將遞給他一個豪華包裝的印信,覺得應該沒什麽問題的。

然後,他端起酒來,繼續和漢朝代表團較勁喝了起來。宴會結束後,五威將回到住所,心裏忐忑不安,酒意全無。為什麽會這樣?代表團心知肚明。他們看著戶外的夜空,繁星點點,心裏都在想,匈奴單於回去後,發現印信不對勁了,那他們怎麽對付?

一想到這裏,這幫人都睡不著了,當晚緊急開會討論。討論來討論去,五威將中一個脾氣大的就提出了一個意見。說“單於一旦發現印文有問題,肯定要來索回舊印。我們在他的地盤上,想賴賬那是不可能的。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