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變局(第6/9頁)

王太後只好陪著王莽玩,繼續下詔說要封他。這時,王莽突然說,不行了,我病了,臥床不起,恕我不能陪您玩了。

王太後一時手足無措,不知道這場戲還要不要演下去。

看上去,王莽似乎是不想接受,可是不封他為公爵,那他不白忙活了嗎?事情到這,就卡住了。就在這時,有人給王太後點了一招,一下子就將這盤棋下活了。別人是這樣告訴王太後的,要想王莽來正常上班,必先封孔光等人。不然,你休想他下床。哦,王太後恍然大悟。原來王莽不是不受封,只是程序不合,路子不對,才誤了事。

於是,王太後立馬提拔太傅孔光為太師,增加采邑一萬戶。除孔光外,還有三人獲封。接著,王太後再下詔,提拔王莽為太傅,負責相關事務。同時,晉封王莽為公爵,稱“安漢公”,采邑兩萬八千戶。

在周朝,太傅、太師、太保謂為三公,其中以太師最為尊貴。但是,王太後封王莽為太傅,負責相關事務,就變成了太傅最為尊貴了。可見,官職本身怎麽樣不重要,重要的是任職的那個人夠不夠強。

古有周公,今有安漢公,王莽一生的奮鬥,不就是想把周公比下去嗎?事情到此,該得到的,王莽也得到了。於是,他的病馬上好了,開始起床上班去了。

不過,他又給王太後出了一道難題,說他只接受太傅和安漢公稱號,至於增加的那兩萬多采邑,就不要了。如果王太後想封賞,那就等到全國人民基本都過上了小康生活後,再給他吧!

客觀評價,王莽這番話沒有水分。他是個權術玩家,同時也是個儒家理想主義者。在他的人生字典裏,沒有什麽東西比榮譽更重要。他生來就是為榮譽而戰,不像王立和淳於長那些混蛋,稍有一點權勢就想搞錢,簡直就是掉到錢坑裏去了。

這次,王太後再也不跟王莽爭了,只好同意王莽的請求,然後安慰地對王莽說道:“我尊重你的意見。全國人民都實現小康後,我再給你漲兩倍工資吧!”

王莽再次拒絕給他漲工資。王太後簡直太小看人了,王莽如果愛工資,那他就白混了。實話說,王莽迷戀的不是工資,不是土地,不是美女,而是一種能量巨大、能滿足內心無限願望的東西。

那個玩意兒,就叫權力。

而王莽下一步要玩的,就是要奪王太後手中的權力。沒辦法,權力這東西太有用了,然而偏偏落在王太後手裏。君不知,王太後已經七十二歲了。王太後生來不愛玩權,現在人老了,想玩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在王莽看來,權力放在她手裏,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權力這東西,一說到搶,就特別傷感情。王莽決定不搶,而是哄著讓王太後主動把權力交給他。

要哄王太後,王莽心裏還是有底的。因為他早已看出,王太後深居宮中,突然把她拉出來管國家大事,還真有些不適應,所以產生了厭倦之感。

王莽開始布局。首先,他讓屬下那幫高官一起上奏,對王太後說:“中央提拔地方官,手續比較麻煩,報告打上來,還要派人去考核,然後還要整一大堆的事情。太後您老了,就不必管這些事了。依我們看,以後這種小事,就交給安漢公。”

王太後一聽,好呀!安漢公能者多勞,就交給他吧!我一個老太婆,走路都困難,哪能整天看這麽多報告。王太後說下詔,說:“從今以後,凡是封爵這類事,才歸我管;其他事項,交給安漢公王莽來處理。”

成了,要的就是這句話。

人一闊,就變臉。這是很古老的人性弱點。在王莽這個位置,皇帝是擺設,王太後是威攝,而他才是實權人物,執行的差不多是半個皇帝的權力。但是,王莽沒有得意洋洋,他知道,事情只是剛剛開了一個好局,下面的路,還很長。

所以,王莽還必須時刻充分照顧王太後的心情。為了不讓王太後覺得自己被架空了,王莽故意制造了很多假象,讓王太後感覺自己的威望遠勝從前。

比如外國使者要來長安,王莽就請王太後出來接見、封賞,這是其一。一年春夏秋冬,每季王莽都要組織點活動,帶王太後出去巡視,慰問孤兒寡女、貞婦烈女。或者就是到縣基層考察,慰問廣大勞動人民。

王莽所做的一切,與今天各國領導無異。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兩千年前的王莽,就有了超前的現代領導管理理念和意識。

但是,王莽最終還是失敗了,他敗就敗在兩只思想的眼睛上。他一只眼朝後看,看著周公及周公的周朝;一只眼往前望,看著遙遙不可及的全國人民奔小康的宏偉藍圖。他思維超前,又執迷崇古,兩只腳走路都互相打架,能不跌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