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黑暗與光明(第6/9頁)

接著,胡巫果然就按衛律說的去辦。他假借前任單於,即已故的且鞮侯單於魂靈附身,警告現任狐鹿姑單於說:“你曾經在我面前許願,說捉到李廣利,就殺他祭天,為什麽到現在還違背誓言?”

那個狐鹿姑一下子就被唬住了。原來,因為他不遵守誓言,所以神將災害降到母親大人身上。如果再不殺李廣利,那下一個就輪到單於自己了。

看來,李廣利是活不長了。

公元前89年,秋天。八月三十日,日食。狐鹿姑單於捕殺李廣利,把他當做犧牲品,供在神壇上祭天。聽說李廣利被殺之前,大罵匈奴不厚道,說他死後,做鬼也不放過匈奴。

我不知道李廣利死後變成鬼了沒有。然而我知道,這個混遍了天下所有軍事和政治江湖的混混,混到最後,不過是一頭祭天人豬。現在,請允許我再重復一句話作為李廣利的告別語:

混混,永遠都只是混混。

三 懺悔

公元前90年,秋。蝗災。

這一年,劉徹六十七歲。真不知該用什麽詞來形容這個孤獨寂寞的老人。人生遲暮,心智疲憊,一股不知從何而來的巨大的空虛感朝他撲來。他突然覺得,冥冥之中,自己好像被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綁架,動彈不得。

那些看不見的捆綁,到底從何而來?劉徹看不見。或者是有什麽東西蒙蔽了他的雙眼?如果是這樣,那他真的渴望看清這世界的本質。

往事如戲,一幕幕地過。回首往事,他才發現他走得太遠,忘記了他從何而來,走向哪裏。或許,現在他應該反省反省了。

他的確是到該反思自我的時候了。事實上,他也在反思了。他反思的第一件錯事就是為何將太子劉據逼上了絕路。

我們知道,自漢朝開國以來,圍繞太子之位,從來沒少過流血的角鬥。想當年,劉邦寵愛戚夫人,欲改封劉如意為太子。結果惹得呂雉那只老母雞跳起來,要跟戚夫人鬥狠。最後,既得利益總算是保住了。然而戚夫人和劉如意卻死得很慘。

再往後,栗姬因為兒子劉榮被封為太子,屁股翹上了天。長公主劉嫖想跟他聯婚,卻被一口拒絕,搞得自己好沒面子。於是,劉嫖聯合王夫人,將栗姬和劉榮母子倆活生生拉下台面。最後,劉徹才光榮升級,當了太子。

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對太子劉據來說,皇宮之內,弱肉強食,正是生物進化論演繹得最為激烈的圈子。曾經的劉如意和太子劉榮之死,已經充分證明,當別人要搶你嘴裏肥肉的時候,與其坐而待斃,不如奮而反擊,反正都是死。

到底是誰縱容了別人要奪太子口裏之食?當然是劉徹自己。劉徹冷落衛皇後,寵上別的女人和孩子,這就難怪那些見肉就撲、求利不要命的勢利狗浮想聯翩,前仆後繼。而作為以鬥爭起家的他來說,不應該忽視這麽一個現實:在巨大誘惑面前,永遠少不了陰謀。

事實上,就在劉據剛從長安逃難時,就有人認識到太子造反肯定是遭陷害、被逼反的。

如果說,劉徹是將劉據逼上絕路的幕後人,那麽江充絕對是直接攻擊劉據的勢利狗。而對江充看不過眼的,不是什麽貴戚,也不是什麽大臣,而是一位來自遙遠的山西鄉下教育官(三老)。

當時,那位地位卑微的鄉巴佬向劉徹上書,一開始就引經據典,替劉據高喊冤枉,說劉據的造反,純屬自衛。如果非要拉個人頂罪,那這個人肯定就是江充了。江充那廝從來不是什麽好鳥,他攪亂趙國政局,破壞該國和諧的局面。後來又跑到長安來瞎折騰,真可謂是惡狼之心,天下皆知啊。

最後,這個鄉巴佬做好流血獻身的準備。他說賢君是不應該聽信挑撥離間的話的,請陛下下特赦令,將流亡在外的太子召回。一片忠心,無以釋懷。區區一言,如果皇帝您看得不爽,請來懲罰我吧。我已經在建章宮門外,準備挨您的杖棒了。

那時,劉徹看了信後,沉默不語,半天說不出話來。說不出話,是因為人家的確說到他心裏去了。冷靜想想,他的確對太子太過了。

然而,他沒有下特赦令,什麽表示也沒有。一句話,他還是舍不得放下面子。他還在等。不久,他卻等來了太子自殺的噩耗。

我認為,劉徹當時不是等劉據自首歸罪,而是在等一個或者一群恰當的人替劉據說幾句話。這幫人,就是朝中貴人。因為只要他們開口求情,他當皇帝的才有好台階下。如果把搭台階的機會,留給了那個山西長老,那不是等於說咱們朝中無人敢說真話了嗎?

但是,劉徹整整等了一年,長安政客選擇了集體失語。沒人敢替劉據說句公道話,連封申辯書都沒有。滿朝之中,肥碩之間,難道找不出一個高喊撥亂反正、準備英雄獻身的牛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