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反了,全反了(第3/10頁)

而此時,劉啟連削三國,劉濞緊張了。漢朝這不僅僅是殺雞儆猴,他們是既想殺雞,又想殺猴。如此看來,下一個,該輪到吳國了。

我想,我該是出手的時候了。劉濞重握拳頭,心裏暗暗地對自己說道。

當然,劉濞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敵人的敵人永遠都是我的朋友,至少,他可以把楚、趙、膠西等三個諸侯拉夥結成聯盟。而膠西王劉卬,是劉濞第一個公關對象。

劉濞之所以首選膠西王作為聯盟對象,並非因為膠西國小,需要依靠吳國這棵大樹好乘涼。恰恰相反,劉卬勇猛好鬥,特愛兵法,諸侯王中無人不讓其三分。在劉濞看來,這是一把造反的好人選!

於是,劉濞派遣一個叫做應高的中大夫替他前往遊說劉卬。應高見到膠西王後,兩人對話如下:

應高:大王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諺語,狗吃東西,吃完了糠,就要吃大米。

膠西王:難道你是專程考我古文知識不行?有啥話,請直說。

應高:大王好爽快。既然如此,我就打開天窗說亮話。你因為一點小小的罪過就被削侯,難道不覺得漢朝中央做得太過分了嗎?

膠西王:那又怎麽樣?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應高:錯!站在屋檐下低頭,那永遠是膽小怕死的人才做的事。

膠西王:你想怎麽樣?

應高:既然屋檐傷害了頭皮,就得給屋檐點顏色看看!

膠西王:你想怎麽樣?

應高:直接拆了這狗日的屋檐!

膠西王:莫非,你是想造反?

應高:沒錯!我想說的正是這句話!

膠西王:你怎麽敢說這種話。天要下雨,侯要被削,大不了給了就是,幹嘛要冒著身敗名裂的危險去造反?

應高:大王此言差矣!彗星出,蝗蟲起,正是造反的好時機。如果大王願意與吳王聯合,取得天下,咱們各分一半,豈非妙事?

應高此話極具殺傷力,從去年到今年,即公元前155年到公元前154年,天空前後兩次出現彗星。第一次出現在東北空,第二次出現在西邊。此兩次彗星出現,都象征著戰爭的災難即將來臨;火星及木星反向運行,則是犯上作亂的征兆。難道說,這都是上天的安排?

劉卬猶豫了。

天下,各分一半。一個東皇帝,一個西皇帝。原來,諸侯王離皇帝,僅僅是一步之遙!

實在誘惑啊!

此時,應高注視著劉卬,等待著魔鬼戰勝天使。最後,劉卬終於點頭,只說了一個字:善!

應高立即返回吳國,將這個“善”字還報劉濞。然而,劉濞聽完應高的匯報後,馬上下決定:我必須親自跟這個膠西王面談一下!

是的,劉濞擔心的是,劉卬臨時變卦。

於是,劉濞假扮吳使者,秘密前往膠西國,再次與劉卬就造反之事交換了意見和造反方案。然而,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當膠西國的諸官聞聽此事,個個就像熱窩上的螞蟻,提著腦袋和諫書求見劉卬。

他們的勸諫是這樣說的:你做這事就不怕讓你老娘擔心嗎?況且,事奉一主都這麽多事,如果天下冒出兩個皇帝,那不全亂套了嗎?

面對以上苦諫,劉卬只有一句話:主意已定,請勿多言。

搞定了膠西王,劉濞終於放下半顆心。接下來,楚國和趙國等諸侯就好辦了。果然,吳使者紛紛傳回好消息,除了膠西國外,還有以下諸侯王:楚王、趙王、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總共有七國。另外還有兩個有待考驗的諸侯:濟北王和齊王。

各就各位,就差劉濞一聲沖鋒的口號了!

三 七國,真的反了

果然,漢朝還是點燃了導火線:當劉啟削吳國兩大郡的文書到達吳國時,劉濞立即行動,誅殺漢吏兩千石以下所有官員,向諸侯們發出了圍攻漢朝的號令!

此時,楚趙兩國群臣諫聲叠起。然而,劍已拔出,鑼已響起,這注定是一場不可收拾的大戲。誰想擋路,誰先流血。於是,楚趙兩個諸侯王刀起頭落,殺聲一片,把勸諫高官的肥頭大臉通通砍將下來。

現在,舉目望去,整個中國,反聲一片。北邊,趙國發兵至西界,以待吳楚兩兵,共奮向西;同時,趙國也把塞外匈奴拉將入夥,準備連兵打劫漢朝;南邊,劉濞亦發使往閩越,聯合發兵;東邊,膠西王、膠東王等四國已兵馬鼓出。

可是就在這時,有一個人說,我不幹了。

這個人,正是齊王劉閭。

有必要說一下,齊王國、濟北王國、膠東王國、膠西王國、菑川王國、濟南王國等六國,原屬齊國。孝文帝時,劉恒可憐劉肥幾個兒子無王可當,便把齊國一劃為六,分封劉肥諸子為王。

造反之前,兄弟六人是開過會的,齊王也是點過頭的。好了,現在突然反悔,臨陣脫逃,什麽意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