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反了,全反了(第2/10頁)

這下子,劉恒明白了,劉濞是準備要跟劉恒擡扛了。

然而,劉恒還是先做讓步,讓劉賢在長安埋下。可是,自那以後,劉濞眼裏再也不認漢朝那個皇帝。每年春秋兩次朝覲,再也不來長安。劉恒派人去問其中緣由,只見劉濞使者回話:吳王重病中,請勿擾!

真是天大的笑話,太子的屍體都快化成土了,吳王竟然還在生病中,騙誰呀。劉恒再也忍不住了,命令有關部門:只要有使者自吳國來,通通關起來審問。

其實,劉濞等的就是劉恒這句話。所謂,先禮後兵。如果劉恒膽敢再次出重拳,就別怪我劉濞打你個措手不及了。造反之念,從來沒有來得這麽猛烈。劉濞捏緊了拳頭,準備還擊。

那時的劉恒,似乎也聞到了空氣裏彌漫著一股不祥的氣息。

有一次,又到秋請時分。劉濞再次詐病,只派使者入長安問候皇帝。

這次,劉恒沒有把吳使者關起來,而是召來和他推心置腹地談了一席話。最後,劉恒問:你們告訴我,吳王是不是真的病了。

吳使者是這樣回答的:吳王是病了,可那是心病。他身體無恙,他之所以詐病,那是因為陛下您屢屢扣留吳使者,吳王恐,所以才多次詐病。不過,有一點您得注意,做人不要太過聰明,一過聰明,就像看到深水裏的魚,那樣就不祥了。唯一的辦法是,與吳王盡釋前嫌,重歸於好。

吳使者這招就叫,難得糊塗。劉恒當即恍悟:吳王腰杆硬了,動不得了!

那怎麽辦?當然是安全第一,穩定壓倒一切。

於是,劉恒聽從吳使者的計策,釋放之前扣留的所有吳使者,同時賜吳王茶幾及手杖之類的慰問品,並叫人叮囑吳王多喝茶,多走路,養好身體之前,就不必親自入長安朝覲了。

消息傳來,劉濞只好暫時松開了握緊的拳頭。

中場休息,不等於較量結束。劉濞等待著下一個挑釁者,這個人,當然就是殺死他太子的兇手:劉啟!

二 晁錯,真的削了

果然不出所料,劉啟行動了。

每一個挑釁者的背後,都有一個強悍的贊助商。現在,晁錯的削侯方案就是挑釁,而其背後的劉啟,則是無可比擬的支持者。為了先啃掉劉濞這塊硬骨頭,晁錯下了一番苦功夫,搜集的罪證羅列如下:

第一:劉濞詐病不朝已有二十余年,於古法當誅;

第二:文帝德厚,賜之不朝之待遇,仁至義盡。劉濞理應感激涕零,反而益加驕傲,開山鑄錢,煮海為鹽,搜羅天下亡命之徒,企圖作亂。

總結以上兩點,就算不削,劉濞亦有反的一天。既然如此,削是反,不削是反,不如真削了。況且早削早解決,忍一時之痛,求百年之安。

我想,當劉啟聽到晁錯這番話時,只有四個字:寒從腳生。

諸侯像手腳,中央像頭顱;腦袋指揮手腳,這是人之常情。突然之間,手腳要聯合起來幹掉你腦袋,這不是全反了嗎?

如果真的這樣,那怪誰呢?對,應該怪已崩的文帝。如果劉恒不開放民間鑄錢,吳王會這麽快富起來嗎?如果劉恒狠心一點,給諸侯們點顏色看看,劉濞會這麽囂張嗎?如果……如果……如果真的有如果,歷史還會存在嗎?

劉啟同志,請你端正態度,直面殘酷現實。如果你真的要埋怨劉恒同志,他也會這樣對你說:我的智慧就只能是用紙包火,所以火要真燒起來,只能由子孫後代去想辦法了。

好了,晁錯都說了,除了削侯,一時半載沒有更好的辦法了。既然火藥都上膛,既然晁錯不怕死,那就狠下心來幹一票大的吧。

要削,肯定要先削肥的。晁錯已經想好了削吳國的兩塊地盤:會稽郡和鄣郡。

從古到今,無論是潑婦幹架,或是國家開戰,他們都無一例外地履行以下程序:先跳起來抖出對方一大堆所謂鐵證如山的罪狀,然後做出一番咬牙切齒的無辜之狀,最後抄起真家夥才幹起來。如果是大國開戰,還要多加一道程序,那就是先打對方一兩個手足之國,試探對方有何反應,然後再繼續作下步策略。

在兩千多年前,晁錯就是這麽幹的。在發書削吳國兩郡之前,他首先拿另外三個諸侯國開刀,分別是:楚國、趙國、膠西國。楚國被削去東海郡;趙王被削去常山郡;膠西王被削去六縣。

他們被削的理由如下:

楚王劉戊在薄太後崩時,在私宅跟女人上床,敗壞風俗,理當誅,天子仁厚詔赦,削去東海郡作為處罰;膠西王劉卬,你曾經賣官舞弊欺詐,削你六縣;至於趙王劉遂呢,你也曾有過失,至於什麽事,我晁錯就不用多講了,削你常山郡作為處罰。

那麽,趙王劉遂到底犯了什麽過失?晁錯不說,劉啟也不說,劉遂更沒有投訴,其結果只能是:天知,地知,鬼神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