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可怕的匈奴狼(第4/7頁)

可事實是,漢朝人的期望落空了。

於是,這場對匈奴的反擊戰,稀稀拉拉地打了一個多月。結果,老上單於在塞內搶了一個多月,漢軍才總算把他們趕出塞外,斬殺的敵軍甚至是少得可憐。

這下子,老上單於就更有理由驕傲了。他就像搶劫上癮了一般,從此年年都要光顧漢朝邊境幾番。搶完了西邊,搶東邊。更糟糕的是,那些冒著生命危險去邊境墾荒的百姓,幾乎都成了匈奴的刀下綿羊。

慘,真的就一個字。

難道,晁錯的募民實邊的策略錯了嗎?

晁錯當然沒有錯。要想邊境無事,僅靠邊民官吏當然是行不通的。沒有一支強悍的邊防軍和一個蒙恬般的大將軍。這些邊民官員,永遠都是匈奴板上魚肉。

是的!劉恒還缺一個蒙恬和一支無往而不勝的邊防軍!

三 保衛長安

此次,老上單於率十四萬兵力出來搶劫,目的無非有兩個。第一,破壞漢朝的募民強邊政策;第二,搶劫過冬物資。更重要的是,應受千刀剮的中行說,打心裏狠狠地滿足了一番報復欲。

只要有中行說活著一天,漢朝就別想過安寧的日子。我相信,這是中行說最想告訴天子劉恒的一句話。

事實也正是如此。老上單於能掃平月氏等北方二十多個國家,說明他就不是頭腦簡單之物。他早就瞧出,劉恒徙民屯邊,無非是想築起一道遙遠的人墻,企圖把匈奴擋在塞外。如果劉恒真有這種打算的話,老上單於現在就以實際行動告訴他:你這道募民強邊的人墻,看你修得快,還是我拆得快。

於是,老上單於打那嘗過甜頭後,連年入邊,就像撒網捕魚一般,從西到東,一直沿著邊境線殺掠搶奪。在眾郡當中,數雲中郡(內蒙古托克托縣)和遼東郡(遼寧省遼陽市)兩郡受害最多,每郡光被殺害的邊民就有萬余人。

劉恒縱有一肚子的苦水,也無法向誰傾吐。好端端的一個強邊政策,難道真的就毀在那個狗日的漢奸和匈奴狼手裏了嗎?如果真是這樣,上帝造漢人的時候,為何不把匈奴丟到太平洋的某個小島上,或者是非洲去,為何偏偏放在廣闊的大草原上?這,又難道是為平衡生態而有意為之的嗎?

存在即合理,不管是老天跟漢人過不去,還是匈奴跟漢人過不去,當務之急是找出對策制止匈奴狂搶爛打之行為!

現在唯一的辦法還是那招:和親!

其實,這個和親,說不好聽一點就是勒索。如果僅僅是和親的話,老上單於那十四萬騎兵不是白跑一趟了嗎?戰爭是世界上最冒險的運動,亦是世界上最暴利的行業。如果打贏一次,談判的價格就會擡高一次。當價格談到漢朝歲貢財物相當於騎兵出勤搶劫的報酬,並且漢朝能滿足這個條件後,匈奴當然是可以考慮停戰的。

老上單於收到劉恒使者帶來的和親國書,是公元前162年的六月。將近四年的時間啊,多少無辜邊民死在匈奴狼的刀下;多少肥牛肥羊被匈奴狼圈走;多少糧食被匈奴狼運走;現在,終於知道要來和親了是吧。你想以夷制夷是吧,你想募民實邊是吧。好了,現在被打怕了吧,沒招了是吧。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呢?

或許,當老上單於手舉著劉恒國書的時候,心裏最想對劉恒說的,就是這句驕傲得要飛天的話兒。

可是不管怎麽說,老上單於終究再次接受和親了。因為劉恒在國書裏提到一個條件:只要匈奴停戰,漢朝願意每年貢一定數目的物資財禮。

其實,一年以後,劉恒才發現,這和親又不頂用了。甚至他還總結出,匈奴是和是打,似乎都是有規律可循的。

當初,冒頓趁著冬天率三十萬騎兵進攻漢朝邊境,是他初上單於大位時,而最後一次和親,竟然沒隔幾日就飛天了。這個老上單於幾乎就是冒頓的克隆版,他率十四萬騎兵傾巢出動,也是上任單於大位不久。而他接受劉恒的和親請求後,也就半年時間,竟然也一腳登天了。

按照此規律,接老上單於大位的人,又將會發動一起大規模的進攻。

預言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說中了。果然,公元前158年的冬天,匈奴再次席卷而來!

又是一個可怕的冬天!

此次進攻漢朝領土的單於名叫軍臣。老上單於死後,其子軍臣接位。而中行說發揚漢奸壞到底的精神,繼續為匈奴服務。於是,軍臣為了這次搶劫行動,足足準備了三年。終於,他按捺不住了。

據說,狼都有領地意識。特別是領頭狼,當它身為首領之時,必須尋找突擊物發動攻擊。這樣做的好處是,發揚保存了狼鬥狠鬥勇之精神,以此奠定領頭狼不可動搖的地位。一直到死亡,或者被下一個挑釁者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