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楚歌、霸王和虞姬(第2/4頁)

此次激戰,有如夢幻。這是楚漢相爭中,最激烈也是最精彩的一場戰爭。此戰楚軍死亡四萬,兩萬被俘,項羽只率領剩下的四萬人馬退回營裏。

但是漢軍付出的代價更高,死亡竟然有十幾萬。不過別忘了,諸侯軍財大氣粗,就算死了三十萬,還有四十萬。而你項羽只剩下四萬,雙方兵力由最初的七比一,擴大到了十比一,形勢於誰有利,一目了然。

楚歌、霸王和虞姬

以上這場戰爭,史學家稱其為垓下之戰,被列為世界著名古代七大戰役之一,素有“東方滑鐵盧”之稱。

遭遇滑鐵盧,是每個英雄一生中最絕望最悲壯的一件事,但項羽之所謂絕望及悲壯,不僅是激烈的沖鋒和絕望的廝殺,在他生命燃盡的最後時刻,還有一段千古動人的愛情為之照亮了一程黑夜!

項羽退守垓下後,諸侯聯軍重重包圍楚軍。在寒風吹徹長空的夜裏,在高崗的山巖之上,漢軍高舉火把,有如群狼窺視,夜空之下綠眼閃爍,仿佛無數熒光屏。這就是傳說中的十面埋伏。

但是,更讓人要命的不是這如山巒湧動的伏軍,而是楚歌。不知誰起了一個頭,漢軍全都唱起了楚歌。

楚歌,中國古代楚土的楚風歌謠,此類歌謠最大的特色就是句中及句末出現“思”及“兮”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就是吸收楚歌之精華成就了《離騷》,留下了千古絕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漢軍此番楚歌演繹,有如萬箭穿空,驚心動魄。悲愴的歌聲響徹雲霄,沖擊著楚軍每一個士兵,乘著歌聲的翅膀,士兵們仿佛回到了楚地,回到了家鄉,回到了那個熟悉的村落,遠遠地,他們看到了白發老母正坐在柴門上癡癡地等待。

這是多麽讓人揪心的一刻啊,商人及遊子的思念都不能與這些戰爭之子的思念相比,因為士兵們的思念,是真正的經受烈火煎熬及考驗的思念。

但是,在悲歌的強烈沖擊之下,留下來的不全都是鋼鐵戰士,逃跑的也不全是窩囊廢。求生的欲望與軍人的尊嚴同樣重要,況且楚漢相爭,猶如兄弟相殘,天下遭殃,誰是誰非,莫概而論。所以,面對著漫無邊際的楚歌,楚軍軍心大亂,紛紛逃竄。

項羽也被歌聲驚醒,他披甲而聽,心情大跌,難道劉邦已經把楚國的土地全部拿下了嗎,怎麽會有這麽多人唱楚歌?

此時,虞姬正面容憔悴地守在項羽身旁。虞姬(?—公元前202年),籍貫不詳,一說為浙江紹興人,一說為江蘇省沭陽縣顏集鄉人。不管怎麽樣,虞姬的美是不用懷疑的。她身上集中了中國古代美女的三種美:色,才,情。

色,即美色;才,即才藝;情,即忠貞的愛情。美女配英雄,霸王別姬,不愧為千古絕唱。然而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所有的愛情絕唱,從來都是以犧牲婦女同胞們為代價的。命運注定,她們只有以那驚世駭俗的愛情沖破男權社會,才可博得士大夫們幾句詠詞及一聲嘆息。

項羽凝視虞姬,心如刀割。他知道,大勢已去,江河不再,英雄末路,虎落平陽被犬欺。項羽可能做夢都沒想到,他英雄霸道一世,竟然落到今天如此的尷尬和難堪地步。似乎在冥冥之中,有一只看不見的手牽著他,從吳中牽向彭城,又牽向趙國的巨鹿城,牽向關中鹹陽,在整個中國繞了一圈後,然後又把他推到了垓下這座天然的墳墓中。

這只看不見的手,就叫命運。

是的,無論是多麽強大的個體,在神秘的命運面前,都是如此地不堪一擊。既然如此,那就痛飲一杯,高歌一曲吧。讓酒精的濃度及楚歌的悲愴麻木這悲傷的心情,讓美人的笑顏及美妙的舞姿,暫時忘卻這無比的陣痛吧。

於是,項羽拔劍而起,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如果說悲壯和絕望,這才是世界上最悲壯和絕望的吟唱。誰說霸王無情,誰說英雄無淚?無情無淚,只是都未到傷心處。項羽唱完,他及左右皆悲泣不已!

這時,虞姬也舞劍和歌,對著項羽悲涼地唱道: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虞姬唱完,當即拔劍自刎。這一幕就像夢一般,項羽還沒明白過來是怎麽回事,虞姬已經緩緩倒下。項羽抱住了虞姬,像抱住了一團絕望的海綿,美人啊,你這是何必啊,悲歌不代表絕氣,眼淚不代表死亡,縱使劉邦百面埋伏,八面楚歌,只要我項羽寶劍還在,我們就能沖出這重重包圍!

然而,項羽懷抱虞姬,他唯有縱淚而流。虞美人眼如迷霧,她的嘴角似乎滲出一絲微笑和欣慰。真的已經很滿足了,我沒有死在兵匪之手,也沒有孤獨地死在高山之上,而是為親愛的人死在了你的懷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