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大魚上鉤了(第4/4頁)

但是有一個問題必須搞清楚,如果你投劉邦,其結果對你韓信不但沒半點好處,而且禍害有加。因為劉邦收拾項羽後,肯定要把你這顆眼中釘拔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是歷史最深刻的教訓。

客觀地評價,武涉這番話並沒有威脅韓信,也沒有一點坑人的意思,反而還特別厚道。武涉幫韓信,當然也是在幫項羽,這是一個兩全其美之策。武涉或許會自認為這個計策無懈可擊,可是他錯了,因為他的對手不是一個簡單的勢利之徒,而是一個有著豐富情感及人生閱歷的韓信。

韓信果斷地拒絕了武涉三分天下的提議,他的理由只有一個:項王不仁,投之不義;漢王仁信,背之不祥。

韓信認為,他首先是個人,然後才是個齊王,所以主宰這個世界的並非只有利益,感情之事切不可輕視。而他也堅定地相信,一個心中沒有裝有人情及信義之徒,只能是一個沒有靈魂的怪物。

就從淮陰河的那個漂母說起吧。如果漂母是一個毫無憐憫之心的人,她會連續多日贊助韓信,讓他走出饑餓的苦難嗎?如果劉邦是一個重利輕義之輩,那麽當初戲水罷兵時,還有人願意跟他進入漢中,至死相隨嗎?

是的,劉邦奪過我的帥,但那也是形勢所迫。準確來說,在我韓信通往榮耀的歷史舞台上,蕭何是第一個伯樂,而劉邦則是第二個伯樂。如果沒有劉邦拜將,我韓信今天可能還是一個無立錐之地的流浪漢,哪裏能有今天這般志得意滿的光景?

項羽呢?曾經侍奉過他叔侄兩任領導,卻官不過郎中,位不過扛槍站崗,而且還言不聽,計不用,害得我只能投奔劉邦。而劉邦不但把漢中最大的將軍印給我,把最好的衣服給我穿,把最美的食物給我吃,而且還能言聽計從,如此曉之以利,動之以情的領導,試問天下有幾人能舍棄離去。

武涉徹底絕望了,他終於看清楚了,韓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其背後那個無所不在的劉邦的影子。韓信說得沒錯,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比利益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仁義!劉邦仁義,項羽殘暴,這是一個鐵的事實。

項王啊,有如此劉邦,有如此韓信,你就等著受死吧,就算神仙也救不了你了!

此事並非如此就了結了,當武涉前腳剛離開齊國,蒯通後腳就又去主動遊說韓信了。順便說一下,武涉和蒯通並非老相識,也沒有什麽政治交易,但他們的遊說目的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起,力勸韓信三分天下,創造屬於自己的時代。

蒯通的這個想法太可怕了,劉邦前世又不是你蒯通的催債鬼,今生好像也沒跟你有過什麽過節,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要跟姓劉的過不去。弄死酈食其就夠了,扶韓信當上齊王也就罷了,為何連劉邦也不放過?

劉邦你不要悲傷,更不要憤怒。自古以來,謀士從來都是以賣智策為生,他們跟所有的文官武將一樣,要做謀士,也要當天下第一謀士,只有第一才能足夠證明謀士之所以為謀士的人生使命和生存價值。蘇秦是縱橫家們的榜樣,超越他,並且取代他,不僅是酈食其的夢想,亦是蒯通的夢想。

然而,蒯通不僅僅是一個縱橫家,他還懂得陰陽之術,他雙管齊下,首先披著陰陽家的外衣出場了。請注意,謀士們每每要打破自家老板的所有顧慮時,封建迷信是他們必使用的伎倆。相人之術,從來都是一項神秘的事業,自古以來,就沒有人全盤否定過它,反而禮遇有加。如果是遇上兵荒馬亂之時,或是天災地禍,中國古人不但不排斥它,甚至更對之深信不已。

我們也不要忘了,當初在鴻門宴前,範增為了讓項羽堅定幹掉劉邦的決心,也編造了一個龍生七彩的陰陽說,只可惜範增運氣不佳,半路上殺出一個項伯,竟然破了他的陰陽之術。

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今天,蒯通也高舉著陰陽家胡扯有理的偉大旗幟,繼續發揚陰陽家的光榮傳統,來努力遊說韓信堅定背叛劉邦的決心了!

一切準備就緒後,蒯通對韓信說:相君之面,位不過封侯,且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貴乃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