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那就走著瞧吧(第2/4頁)

張耳和陳馀的一席話,仿若一盆冷水潑醒了武臣沉睡的心。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你陳勝教我們的,你當得了張楚王,我憑為什麽就當不得趙王?

武臣立即行動,自立為趙王,封張耳為右丞相,陳馀為大將軍。張耳和陳馀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公元前209年八月中秋!

趙國之癢

如果我們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張耳和陳馀此時報仇的心情,那就是——很爽。想不爽都不行,如果當初你陳勝封我們哥倆為將軍和護軍,事情就不會鬧得如此不可收拾。好啦,現在一切都既成現實了,咱們就接著慢慢整吧。

此時,遠在西邊的陳勝聽說武臣另立山頭,氣得暴跳如雷。他本能的反應就是,殺掉武臣全家,然後發兵進攻趙國。陳勝還真不是一般的愚蠢,章邯幹掉周文幾十萬大軍後,他下一個將瞄準陳勝王,而陳勝不管秦軍的虎狼之師,竟然還要清理門戶增加負擔,這不是做事連主次都不分了嗎?

還好,陳勝糊塗,其屬下並未愚笨。當陳勝派人把武臣全家人捉到面前,準備揮刀大斬時,他的相國蔡賜攔住他提醒道:大王萬萬不可殺武臣一家,此時秦國還沒有滅亡,你殺掉武臣等家人,那等於給自己又多樹立了一個像秦國一樣的惡敵,那是萬萬不妥的。我們還不如順水推舟,成全他稱王,利用他攻秦,一旦天下太平,再搞他也不遲。

什麽叫江湖,這就是江湖。陳勝一聽,大夢初醒,相國這才叫高招嘛,怎麽自己一時腦袋充血就沒想到呢。於是陳勝依相國之計,立即釋放武臣一家,並送到老家陳縣的皇宮裏供養,順便還巴結張耳,封張耳的兒子張敖為成都君。接著,陳勝又派使者前往趙國,祝賀並承認武臣稱王之事實,又以諸侯共擊暴秦之名催促武臣,立即派兵前來西部前線助戰。

陳勝這招就像當今美國國徽上的那只老鷹,一手搖著橄欖枝,一手揮著利劍,軟硬兼施,殺傷力極強。想想也是,武臣還是靠陳勝派給他的三千兵發家的呢,況且陳勝待你家人如同手足,面子都給足了,你武臣敢不來嗎?可話說回來了,只要你武臣敢來,不管你殺敵有功無功,都別想提著腦袋回趙國了。

但是,陳勝得意得太早了,像武臣這等智商不怎麽樣的人,估計會上當。可是別忘了,如今輔佐趙王的是大將軍陳馀和右丞相張耳,如果你陳勝要對武臣采取引蛇出洞法,那麽首先得過他們兄弟倆這關。

恰恰是,陳勝出的這道難題,不但沒有難倒張耳和陳馀,反而被他們一眼就洞穿了。陳勝的使者前腳剛走,張耳和陳馀馬上就圍住武臣說道,大王千萬不要上當。您當上趙王,並非出自他的本意,而他不惜千裏派人前來祝賀,不過是緩兵之計,一旦他滅掉秦國,那麽步秦國後塵的就非趙國莫屬了。

武臣一聽立即就傻掉了,沒想到陳勝的用意竟然如此陰險,可是我都答應他要出兵擊秦了,那你們說我怎麽辦,而且我們的親屬都還在他的手裏呢。

大王不要著急,更不要害怕,臣下都已為您想好應付的招了。這招很簡單,那就是對他不理不睬,隨他折騰。為什麽會這麽說呢,首先,如果大王願意在鞏固趙國革命根據地的基礎上,拿下燕、代兩地擴大地盤,到時候就算張楚打敗秦國,陳勝也不敢遠來冒犯趙國。其次,如果張楚勝不了秦國,理所當然要倚重趙國,那麽到時趙國趁著兩國鬥得死去活來,打他個措手不及,得到天下就不是沒有可能的了。

實事求是地來考證張耳和陳馀這番話,裏面是有相當水分的。比如說如果陳勝打敗秦國,就不敢北上冒犯趙國,這話簡直就是低估了陳勝的勇氣和魄力。要不是相國攔路,他早就幹過來了,還要等到打敗秦國才過來收拾你嗎?

話說回來,張耳哥倆這話也不完全錯,他們憑著敏感的政治判斷力,料定陳勝必敗。想想都知道,張楚軍的主力都被打散了,陳勝憑什麽打敗章邯那二十幾萬瘋了一樣的勞改犯,況且除了章邯之外,王離還有三十萬兵在那裏等著你收拾呢,陳勝左顧右顧,他能顧得過來那麽多嗎?

武臣一聽也立即明白了,其實趙國只要有充分的籌碼,不但不怕陳勝威脅,甚至還在無形中就已經威脅著張楚呢,如此看來,擔心家人親屬的安全,那簡直就是多余的了。

既然如此,那就放心地擴大地盤吧。

所謂擴大地盤,通俗地說就是搶地,又或者說是武力圈地。在中國歷史上,歷代戰爭歸根到底都是土地戰爭,諸侯連年戰火不息無非就是要爭當個大地主,張耳和陳馀設計的這項搶地計劃,如果成功的話,它不僅滿足了武臣的大地主夢,更是滿足了張耳哥倆準備爭霸天下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