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狠老鄉雍齒(第2/3頁)

周福搖頭,對那些見利忘君的諸侯們說道:板蕩識忠臣,現在天下共同反秦,理應把魏國主權物歸原主。

只要是在這個領導圈子裏混的人都認為,周福這是在作戲。既然過場戲總是要演的,那我們就陪著演一段吧,於是,他們只好再三請求他當王。

可是,三次四次都請求過了,周福仍然不肯就這個王位。這時,諸侯們才恍然大悟,看來周福不是在作秀表演,而是鐵下心要立魏咎為王了。

此時,魏咎正在陳縣陳勝那裏藏身,周福就向陳勝要人。土地是陳勝王派人拿命搶回來的,如今卻把它送還給一個亡命之徒,陳勝的心情當然是不爽。每當周福來要人,陳勝王總是哼哼哈哈地應付,遲遲不肯把魏咎送回老家。

想當忠臣的周福跟上司陳勝王做起了搶人遊戲。好,你不給人是吧,那你就休想讓我替你幹活,天下這副爛攤子就留著給自己慢慢收拾去吧。

陳勝真無奈啊,他偏偏碰上這個既不開竅又耍無賴的主。隨他去吧,天下大得很呢,難道還給不起一個王嗎?

於是,陳勝只好故作瀟灑地讓周福把魏咎接回了魏地,魏咎成功地被擁立為魏王,定都臨濟(今河南省封丘縣東)。周福擁護有功,被提為魏相,輔佐魏咎。

周福決定把忠臣賢相的好名聲進行到底,幫助魏咎把原先失去的土地統統搶回來,於是,他派人告訴雍齒:豐邑過去是魏國國都遷來的地方,魏地平定的城市已有幾十座了,如果你投降魏國,就封你為侯守豐邑。如果你不投降,就等著替全豐邑的百姓收屍吧。

雍齒可不是嚇大的。大家一起出來混,我雍齒憑的是什麽?一是利益,二是義氣,三是勇氣,四是痞氣。如果後三者跟前一者沖突,請參照第一條。

按照第一條原則,雍齒必須拋棄劉邦。

天下不只是劉邦想當老大,我雍齒也真的很想嘗嘗當頭的滋味。劉邦,你就盡管哭吧,別怪我太狠。平時我早看你不順眼了,只是迫於形勢才一直讓著你,現在我不想再看著你對我指手畫腳!

雍齒和劉邦是同鄉關系,聽說還是鄰裏關系,他如此舍得背後點火,下手也著實夠狠。當劉邦聽到雍齒背叛,真想立即殺回豐邑扒雍齒的皮。沛縣也就鳥屎大一塊地方,兄弟低頭不見擡頭見,你雍齒怎麽連這等事也能做得出來呢?

太陰險了,實在太陰險了。雍齒,你要為你今天所做的一切負責。

於是,劉邦立即撥兵回豐邑攻城。但是劉邦以前的老本也就二三千人,現在至少有一半人守在城裏跟他過不去,所以劉邦左打右打,攻了很久就是拿不下豐邑。

屋漏偏遭連陰雨,這時劉邦生病了。沒辦法了,留得長命在,不怕沒仇報,劉邦只好咬牙切齒地撤兵回沛縣養病去了。

遇張良

攻城失敗後,豐邑成了劉邦心頭永遠的痛。對劉邦來說,他根本就不把豐邑放在眼裏。因為豐邑太小了,小得他閉上眼都可以從腳步聲聽得出哪個是張三,哪個是李四。可問題是,丟城事小,恥辱事大。就算豐邑讓秦軍奪去了他也覺得無所謂,可為什麽偏偏是被雍齒這個鄉黨奪了去,這口氣教人如何吞得下?

是的,雍齒像一顆毒牙,一天不把它拔掉劉邦心裏就不痛快。可恨啊可恨,可恨的只是手中無兵,如果再有幾千兵,我不進城踩死那個姓雍的下輩子決不做人。

兵兵兵,去哪裏找兵呢?突然,劉三腦袋裏閃過一道靈光,兵少就借兵呀。錢都可以借,為什麽兵不可以借呢?

對,我就找人借兵去。

秦末亂世,各路造反派除了打擊共同的敵人秦兵外,都是今天你搶我地盤,明天我抄你老家。在這種情勢下,找人借兵,無疑是要人老命。大家手裏都不富裕,臨時東拼西湊好不容易有那麽點家當,借給你了,明天再有誰來搶我地盤,我向誰要去呀。

不過,還是有人願意借的。這個人就是代理楚王景駒。陳勝王被車夫莊賈殺死後,沒人敢立楚王,偏偏景駒挺不謙虛,他在秦嘉等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擁立下當上了楚王。管他真楚王假楚王,有兵就是娘。於是劉邦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投奔景駒來了。

沒想到,劉邦在投奔路上竟然撿到了一個價值連城的寶貝。

馮小剛的電影《天下無賊》中有一句經典的台詞:你知道二十一世紀什麽東西最貴嗎?人才。在那個烽火連天的亂世,決勝千裏的,不是天時地利兵多糧豐,恰恰是人才。劉邦撿到的這個寶貝就是個人才,他就是為漢朝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帝王之師張良。

張良,出生年月不詳,字子房,韓國貴族後裔。祖父兩代當過韓國五個國王的國相,可謂家世顯赫,門庭光耀。可惜這一切馬上就過去了。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出兵滅韓。在六國中,韓是第一個被秦吃掉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