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小結

由宋至元,是中國戲劇走向成熟的“沖刺期”。在宋以前,中國戲劇的雛形已經形成。宋代,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擴大,市民藝術的匯集和繁榮,各種戲劇雛形急速走向成熟。與城市經濟緊相聯系的瓦舍、勾欄,是直接孵育戲劇成熟的溫床。聚集在瓦舍、勾欄之中的廣大觀眾的市民口味,釀成了一種使詩的時代向戲劇的時代過渡的審美氛圍。

宋雜劇,是中國戲劇成熟前的一級重要階梯,它雖然仍是不夠嚴整的滑稽短劇,卻與以往的戲劇性滑稽表演有很大的不同。它有比較固定的演出規程和角色行當,包含著可供伸發的多種藝術因素。它又有廣泛的觀眾面和比較穩定的演出地點,為戲劇的進一步發展作了準備。講唱藝術則在故事和音樂的完整性上援助了戲劇,幫助戲劇開拓了深度和廣度。無論是宋雜劇和講唱藝術,都對中國戲劇今後的美學格局發生了重大影響。

真正成熟的戲劇形態是形成於12世紀前期的南戲,和形成於13世紀前期、繁盛於13世紀後期的北雜劇。它們的先後問世,證明中國已經具備了迎接戲劇時代的各種歷史條件。

北雜劇的巨大成功,關鍵原因在於由動蕩、險惡的歷史條件造成的藝術家的大聚合。其中,一批有高度文化藝術素養的文人投入劇作家的隊伍,與劇團合作,更為重要。

中國戲劇的成熟期和第一個繁盛期,應在12—13世紀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