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現在的社會,現在的中國

“大哥,這就是咱家。”

隨著沈荃的話音落下,兄弟倆拐過一個拐角,一棟四層高樓聳立在沈源的眼前。這就是沈家的新家了。

完全新式的樓房建築,沈源對此很熟悉。他在秦皇島時住的也是這種高高的樓房。只不過他落腳的單位住宿樓可遠沒有住宅樓的條件好,而且因為當初設計出了漏洞,蓋了足足六層,結果提水的蒸汽機只能勉強把水送到第四樓。於是,無數人就視那五樓和六樓為畏途,天天提水上五樓和六樓,啥概念?

沈源的級別低,只配給了一套一室一廳一衛一廚的小房間,他的那個隨從整天裏都只能住在客廳。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拾鋪蓋,卷放到小陽台去。

但幾年的時間下來,沈源倒是覺得這種套房也沒什麽不好的。他已經適應了這種居住模式!

以沈源的收入他當然可以在城區裏租下,甚至買下一套三室一廳的大套房,但沈源沒有。因為他要攢錢,而且他不能確定自己在秦皇島還可以幹幾年。所以現在的沈家除了眼前的這幢三居室的房子外,在不遠處還有一套三居室的新房子,這可是耗幹了沈源全部的積蓄了。

連川西和東北的軍民股份制公司的那點股份都賣掉了。就是為了能在南京買下一套房子。他很快就要成婚了麽。

眼前的這棟四層高樓裏一共住了四十戶,在南京城這算是年頭最早的一批住宅樓了,高樓一共有五個單元,沈源家在乙單元二樓乙一。

這套房子是沈家的老房子被拆遷後,那個順豐地產公司付出的賠償,另外還有一百銀元。說真的,那個時候,人家順豐出如此的價格已經很夠意思了。可是現在再回首看看當年的價格,再看看眼下南京的房價、地皮價格,沈家那真真是虧了血本了。

當年那一百銀元解決了沈家不少難題,至於這種在這個時代的人眼中十分別扭的房屋也被沈家人接受了。

沈父沈母一間屋,沈荃和妹妹各一間屋。

然後沈荃成婚,然後妹妹出嫁,然後沈家的第三代人出世……

再不適應,這也是套遮風避雨的房子不是?

所以沈家在這裏一住就是這麽多年。

住到沈荃結婚有了孩子,住到沈源的小妹嫁人。

住到去年沈源終於攢夠了錢,讓父母在南京城裏再度買下了一套新房。

近鄉情怯的感觸並沒有在沈源心裏生出,進到家門口,當房門被打開,看著爹娘那熟悉卻又蒼老了不少的面容,雙膝跪地的沈源刹那間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埋頭痛哭。當年他在四川成婚,父母都沒有在身邊啊。他的原配難產離世,喪妻喪子之痛也是他獨自一人默默地承受。

沈父沈母更是淚水橫流。因為他們知道,為了這個家,他們的大兒子付出了太多太多。

“傻孩子,快叫大伯。”沈荃的媳婦就在一旁站著。

現實條件決定社會風俗。當一棟又一棟高層住房樓在南京城裏不停地拔地而起,當越來越多的南京人住進了這種‘狹窄’的公寓樓裏,原先的那一套女人不見外男的禮教風俗就迅速的被無情的現實打破了。雖然對比整個中國社會,這樣的人家終究是小數,但這就是一個苗頭,一個趨勢,總有一點少數會變成多數的。

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當中的住家戶的居住面積只會越來越少,這種現象會越來越普遍。而在社會的影響力上,是城市影響農村,而非農村影響城市。

當然,留客在家吃飯的時候,女人還是不會上座的。

可今天這是家宴。

飯後,眼睛紅的跟兔子眼睛有的一比的一家人,先下樓帶著沈源到一樣距離不遠的新房那裏,留下沈源的那長隨打掃房間,整理物品。沈源是又跟著父母兄弟回到了家中。

離別多年的親人一朝相見,那是有著無數的話語要傾吐。而且沈源要重新了解一下南京,還有什麽比從自己親人口中得知的消息更可靠和詳盡的嗎?只是一個突發的變故打亂了沈源的打算。當一家人回到家中的時候,發現沈家來客了。

張大海有些局促的坐在凳子上,身邊是他家老三張大江。他與沈家並不熟悉,今天甚至是他與沈荃的第一次見面,是他家老三張大江與沈荃熟。

因為張大山和張有財兩人的參軍,張家受到了優待,不僅張大海進入了技校,張大江也順利的進入了技校。倒是張家兄弟裏年紀最小的張大河,正正經經的讀起了學堂。跟自己二哥一樣進了技校的張大江學的不是鐵匠,而是廚師,現在在南京開了一家小飯店,沈荃常去吃,一來二回的兩人就都熟悉了。

而他們這次來的原因是——張大海在南京邊上的太平府盤下了一家彈簧作坊,為了這個作坊張家人可以說是掏空了自己的家底積累了,張大山、張有財都要舉債借錢了。因為現在這彈簧的生意有多麽好做是眼睛都看得見的,只要質量過關,那根本就不愁銷路。張大海六月裏把作坊盤了下來,現在已經快兩個月了,生意很好,錢掙了不少,要想回本用不了多久,但稅也出的讓人心疼。何況張家還準備接著進軍馬車市場呢,這交易額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