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中國之財(第2/3頁)

……

時間飛快的流逝著。轉眼就來到了承天三年的六月初一。

上海黃浦江邊迎來了一個極為特殊的日子。那前後修建裝飾了大半年的證券交易所終於要揭牌了。上海整個商界都震動著,錦旗飄揚,鑼鼓喧闐,金獅狂舞,爆竹聲聲。上海市長蕭樓親自出場,還邀請來了上頭的大人物,揭牌儀式的規格不是一般的高。

而從今天起,這座證券交易所也成了上海的標志性建築。雖然它並不高大,只有三層,而此時的上海四五層的樓房已經布置一座兩座。但這沒個卵用。

標志性建築,地標,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和象征。代表的不僅是建築本身,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新思潮的體驗。一個區域或者一個城市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能稱之為標志,也絕不僅僅是因為建築本身,更是環境、文化、教育氛圍等各方面的合力,是他們共同創造了一個地域的經典。

在上海,在廣東,再沒有什麽比證券交易所更適合的了。

而作為陳漢精心打造的證券交易所,但這裏的裝飾,這裏的外觀,也絕對是漂亮的。閃耀人眼的玻璃窗,淺黃色花崗巖貼片的墻體,上有黃綠相間的琉璃瓦屋檐,下有三尺高的花崗巖基座,正面列有十二根小五丈高的圓形廊柱。比起周邊傳統的磚木結構的房屋來,真的是威武的太多了。樓前還有一片寬敞的廣場,中央是一個漂亮的噴水池,這是由圓明園人工噴泉的設計及施工指導蔣友仁【傳教士】親自設計監工的,被打到勞改營裏吃沙子吃了好幾年的蔣友仁,走出勞改營的時候哭的稀裏嘩啦的,淚涕直流。就算是在上海這座與西方交流甚廣,挺受西風影響的沿海城市裏,這麽大型的噴泉景觀也是開天辟地的頭一次。而整個證券交易所,自從這座噴水景觀建造好之後,這裏便成了無數人茶余飯後的談資和目光關注的地方。

無形中就給未來的證券交易所打了一次全民廣告。

所以今天開業,盛大的高逼格的揭牌儀式不知道吸引來了多少百姓前來圍觀。而讓老百姓們覺得有趣的是,來參加揭牌儀式的不僅有手執權柄的官老爺,富賈一方的縉紳老爺,還有紅頭發藍眼睛的外國洋人,甚至連工商署的三把手韓騰都親自到場祝賀。

廣場上依舊是鑼鼓喧天,底下老百姓們的竊竊私語聲卻絲毫不比這鑼鼓聲遜色。雖然這兩年新鮮事見多了,可這些百姓對於證券交易所還是十分關注的。因為這關乎到了他們的切身利益。今年過年之後,這東北的土地債券價格就不停在漲,到現在已經接近六十大關了。可這絕不是最終的價格!所有人對此觀點都堅信不疑。

六十塊紙幣也就是六個銀元,四兩銀子。這樣的價格如果換到十年前來購買東北的土地,全國九成九的老百姓都會認為價格太高了。但是現在呢?大豆的收益明擺著的,這兩年進入東北的大中型農場,誰家不是主種大豆?這收益讓人看了眼熱。那榨油剩下的豆渣,不僅是牲畜十分愛吃的細料,還能用來增肥農田。從去年開始豆渣並的價格就不斷提升,因為南方甘蔗種植園的商家都跑去東北收購豆渣餅了。

甘蔗這個東西十分的耗費地力。

大大小小的報紙對此事都有關注,都有分析。一個公認的結論是,證券交易所是土地債券的價格近期增長速度加快的最直接原因。

因為證券交易所一旦正式運營,那麽土地債券的價格就會更加的透明,同時這也會讓很多很多的小成本收購商三振出局。因為他們出的價格在諸多手中握著土地債券的百姓們眼中,毫無吸引力。這是個資本的‘世界’,一條條大魚入場之後,諸多的小魚即使不被吃掉,也會被大魚大大的擠占去生存空間。

這就像銀行和錢莊一樣,現在銀行在普通百姓眼中已經不覺得神秘了,雖然還是有很多老實巴交的平民百姓更願意將錢封進罐子裏埋到自家的後院去,甭管那錢是銅做的銀子做的,還是紙做的。因為他們相信把錢交給‘土地公’保管總比交給官府和私人保管要可靠得多。至於私人銀行在一些老百姓們的印象中就更是等同於過去的錢莊銀號加當鋪加高利貸,那形象也就是一個‘奸商’。但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銀行,因為銀行給出了更好的利息,因為銀行由國家朝廷背書,讓越來越多的錢莊銀號在噼裏啪啦的破產停業。

不管是老資格的山西銀號,還是江南本地的字號。浩蕩洪流之下,盡皆如此。金融這一行當中,競爭真的非常非常的殘酷。

所以私營銀行的牌照才那麽的彌足珍貴。

朝廷收取外東北的腳步是不會停歇的,這兩年已經有一家家的農場在東北落腳,包括各大軍民股份制公司。但是很多農場的土地,經營方拿到的更多是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對於這些手中握著一定資金的大中型公司,最最符合他們利益的方案當然是徹底的將突擊收為己有。但是很多的老百姓就是死死地握著所有權不放手,因為土地債券這玩意始終都在漲價,而不是落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