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以中國為中心

楊屾這位被陳鳴極高評價的老先生此刻並沒有在南京,也沒有在氣候濕潤的南方,而是正在山西。

今年已經八十有八,年近九旬的老爺子受到陳鳴如此高評價後,可以說得上是名利雙收,就是連家族後人的未來也有了保障,完全可以真的休憩了。只是他沒有這麽做,精力旺盛的楊屾還在為山陜的封山育林盡著自己的一份力。

出生在康熙二十六年的楊屾從來沒有想過大青果藥丸,畢竟他在記事的時候,滿清初期的危機就都已經給康麻子解決的差不多了,一生絕大部分時間就徘徊在陜西的楊屾看到的都是大青果蒸蒸日上的一面。所以當復漢軍起兵的消息傳到陜西,楊屾莞爾一笑,就以為陳家只是一班狂徒,在這盛世之間起兵造反,豈不是自取墳墓?別看現在他們攻城略地甚是興旺,卻旋興旋滅,不成大器。

可現實卻總狠狠地抽打楊屾的臉,一次次的戰鬥,大青果一場場的失敗。陳鳴從江南回師湖廣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滿清卻未能抓住這時機,一舉拔掉南京,最終使得南天地陷,而這只用了短短三四年。消息傳到興平桑家鎮養素園的時候,楊屾就知道,自己大謬特繆,這大青果危矣了。

即便天下南北朝對立,老巢就在豫西南的復漢軍也占盡了地勢的便宜。絕對是一副再興漢室的北伐局面,一如當年的明太祖。滿清就算是立足於北方也拖不太長遠。結果大青果藥丸的功效比楊屾自己預料的都要快,復漢軍多出了一種叫火龍彈的武器,讓滿清仗之固守城垣的法寶戰壕溝,搖身一變成了埋人的大號棺材。

短短兩年裏,復漢軍追亡逐北,盡取直隸之地。

當復漢軍的人馬從山西殺入關中的時候,楊屾就寫信給自己的學生們,抵抗什麽的都趁早收起來吧。螳臂擋車,自尋死路。而且滿清說到底他也是異族王朝。

楊屾在興平桑家鎮養素園內設館教學幾十年,先後從學弟子達數百人,遍布整個關中地方,那就是一張巨大的關系網啊。雖然這年月裏能跟著楊屾學農的,並沒幾個是真正的大戶出身的子弟,但多少也是地主階級了。即使他們各自的實力相當弱小,但他們的配合也給復漢軍有效的建立起地方秩序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楊屾如果再年輕二十歲,陳鳴也敢大用他,但現在他真的太老了,快九十了,他的兩個兒子都是垂垂老朽了。這年歲就算在21世紀也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眼下這封山育林工程楊屾只是掛著‘顧問’的頭銜,真正辦事的是他的徒子徒孫們。

所謂‘農林不分家’麽。楊屾在桑蠶農事上大有學問,對於樹藝、畜牧也不陌生,有著很深的研究與實踐。他更考慮到關中園圃久廢,樹藝失法,心存追仿素封之意。建立“養素園”,作為教學、樹藝、園圃和畜牧的研究和實踐基地。養素園大約在雍正六至八年間建立。園周圍栽種桑樹和用材樹木,園內間套種各種果樹、蔬菜和藥材;園中央鑿一口大井,安裝有水車,供抗旱澆園之用。園內蓋有房舍,設學館,藏圖書,儲學育才。這裏也是楊屾從事農事研究試驗和學術著述的場所。

陳漢現在在農業上的調整不大,主要是山陜的封山育林,還有來日的防風治沙。這些才是重中之重,如今草原上已經開始種苜蓿,還有青貯飼料,這些都是楊門子弟大顯身手的時候。反正未來二三十年裏,中國農事上頭是難有人越過楊門的了。

手中捏著最新一期送到的《中原日報》,臨汾【平陽府城】城南一處安靜的小院中,楊屾的臉色沉凝著。

面前坐的是楊屾的大孫子楊思成,讀書不成,半道轉學,今年已經五十歲了。農學上的道道說不上專精,比起楊屾的得意弟子們來是差得遠了。但楊思成卻是楊屾後代中少有的能拿得出手的人物了。

楊屾不差錢,不然他憑什麽建‘養素園’哪?而且他自身也是讀書人,儒家就這點牛逼,發展到明清的時候,已經把整個中國的所有‘文字’都兼並到自我當中了。

楊屾是農學家,但他在成為農學家之前還是一個讀書人;他在成為農學家之後也還是讀書人。楊屾師從李颙,後者的名號陳鳴是第一次聽說,但這個李颙是與孫奇逢、黃宗羲並稱“三大儒”,不仕清麽【那咋不去死呢?】,後半生主講關中學院。楊屾頗得其師理學心傳,尤其是李颙重視實學和“經世宰物以為用”的見解對他深有影響。後來楊屾以農學家成名,但對於他自身來說,農是要附在儒之上的。

楊家子弟都是學文走科考之路,但應該說是沒那個天分和運氣吧,楊屾子孫後代數十人,在大青果藥丸之前,只出了一個舉人仨秀才。然而這並沒有讓楊家子弟灰心喪氣,而是繼續一門心思的埋首四書五經,對於楊屾的那一身農學本事,只是視為雜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