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山西試點

南京太子府裏,陳鳴已經離開了,但堂上還有一幹人對著手裏的小冊子,一個個皺起深溝一樣深邃的眉頭。

汪輝祖和趙翼不經意的對視了一眼,不用多說什麽了,這一刻他們心意相通。這肯定是太子爺憋了不知道多久的一個招,一點都沒有跟外人商量,完全是自己乾坤獨斷。

“萬幸啊,太子爺還讓試點了。”剛被從廣西巡撫任上召回來的龐振坤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陳鳴突如其來的一手讓他腦袋都漲了。還好這有試點,這要是現在就全山西境內施行,可就真的要命了。

陳鳴要大力開發平陽府,也就是臨汾那裏的煤礦,預計在三年內,讓平陽府的百姓改燒柴為燒煤,因為他要封山育林,植樹造林。同時要求當地百姓減少山羊養殖的數量,理由是羊吃草根,大力鼓勵圈養加青貯料。同時大力建造淤地壩!

龐振坤都要暈頭了,因為羊吃草根就讓人少養,或是要圈起來養,必須花錢或者是付出勞動力的來完成著青貯料,這說的通嗎?這看似輕飄飄的一句話,實際上是要當地百姓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哪有那麽容易?還有那什麽見鬼的‘水土流失’,這又是什麽?竟然跟黃河變黃,跟黃河水帶泥沙,跟河床的淤積擡高,跟黃河經常泛濫發洪水啊等等黃河一系列問題,都有關聯,真的假的啊?

雖然乍一聽,龐振坤還覺得陳鳴講的很靠譜的。他之前一直在廣西為巡撫,廣西那個地方地形復雜,以山地為主,四周高中間低,略成盆地。降雨充沛,植被豐富,可是在廣西的西北部,多為熔巖區,山高、坡陡,土薄,以這小冊子裏的說法來論,水土流失也是很嚴重的。那些被水沖走的泥土淤積河道,擡高河床,也是龐振坤所熟知的。當地人說地薄存不住土,而現在看著小冊子上的說法倒是很能鑒證。只是廣西西北不比河南安徽中原腹地,就算河水泛濫也影響極小。這麽說來倒極可能是真的,但你把這些跟平陽府的老百姓說得通嗎?

到山上砍的柴火多簡單,燒煤不花錢啊?把羊往山上放多輕松?青貯飼料不要錢啊?城市裏的百姓還好一些,鄉下的老百姓鬼才願意聽呢。

最後就是那淤地壩?這又是什麽鬼啊?陳鳴今天拋出來的話題,龐振坤怎就沒有知道的?

可是在陳鳴眼中,自己搗騰出的這份山西治理方案,那是很靠譜的。這淤地壩對於黃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絕對是一個妙招。在水土流失地區的各級溝道中,以攔泥淤地為目的而修建的壩工建築物,那就叫淤地壩。

山陜的黃土高原地區土層深厚,黃土廣布,具有質地均勻、結構疏松、透水性強、易崩解、脫水固結快等特點,本身就是良好的築壩材料,可以就地取材。這種繼續含量不高的水利建築,卻對於擡高溝道侵蝕基準面、防治水土流失、滯洪、攔泥、淤地,減少入黃泥沙、改善當地生產生活條件等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更主要的是投資少見效快、壩地利用時間長、效益高。

擁有著後世記憶做‘依據’的陳鳴對於淤地壩的評價很高,可惜他有點空口說白話了。因為這三個字甭管是汪輝祖、熊炳章、趙翼,還是龐振坤這樣的怪才,都聽都沒聽說過。陳鳴倒是還記得淤地壩在歷史上是有過先例的,但他記不住了。只隱約記得先是在明朝,後又在清朝引起過滿清官府的重視,但最終也未能有效的發展起來。

除了這個淤地壩,陳鳴腦子裏還有六個字:保源、護坡、固溝。小流域綜合治理三大法則,記得還是中學上地理課時學的。那什麽山頂種防護林,兩側種植草地,草地下面可以修建梯田,然後是灌草護坡、林地啊一類。

這些東西陳鳴準備一一在山西實驗一邊,以平陽府作為試點工程,只要看得到效果,那接著就可以推廣開來。黃土高原位於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跨越山西、陜西、甘肅、內蒙等多省,地盤可不是單單一個山西。

如果真的到了逼不得已的時候,陳鳴還有最後一個絕招——遷移。從黃土高原上一步步把百姓遷移到東北、新疆和南洋去。減少當地的人口數量,人口基數,自然就極大地減輕了土地和自然環境的壓力了。

長城以南的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長城以北的各大沙漠土地沙漠化,兩大難題就像很高很高的懸在陳鳴頭頂上的兩把劍,它們再怎麽著也插不到陳鳴的頭上,但陳鳴卻不願意坐視這兩把劍越來越近而不聞不問。

兩天後,《中原日報》頭版刊登了第一篇圍繞著植被與土地荒漠和水土流失為中心點的報道,文中舉了新疆的例子,也舉了烏蘭布和沙漠的例子。不少秦漢時候還是水草豐茂遍地牛羊的豐美之處,千百年的流轉,就已經變成了荒無人煙的浩瀚沙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