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西方來的漢學家(第2/3頁)

“尊敬的殿下,因為這項新的發現,綠茶的價格在歐洲上漲了50%。”

斯蒂芬·牛頓是一個態度很嚴肅的學者,他是一名歷史學家加漢學家,先後在牛津和愛丁堡大學當過教授,年齡四十七歲。此次來華的歐洲學者裏逼格數他最高。陳鳴很好奇為什麽他願意在這個時候來到中國,以他的學識在歐洲很輕松的就能過上中層階級的生活。

但牛頓閉口不談。

羅伯特送來的資料裏更是說他是主動找上門的。

牛頓雖然沒有來過中國,作為一名合格的漢學家,對中國政體卻是有一定水準的研究與了解。當然了,漢學家並不一定都會說漢語,他嘴裏蹦出來的漢語陳鳴都聽不懂,據說是根據利瑪竇的《西字奇跡》和金尼閣的《西儒耳目資》而學來的‘漢語’。現在正處於重修中!

他能認得一些漢字。

牛頓對於陳鳴在陳漢的地位有著充分的認知與了解,牛頓很希望自己能夠留在陳鳴身邊,即使他需要先去外語學院任教,但他很希望自己能近距離的待在陳鳴的身邊。

陳鳴感覺不出來牛頓的惡意,卻能察覺的出這個牛頓對自己充滿了興趣,用的他的話說——他要為陳鳴寫下一本《起居注》,記載下一個真實的他,將他真實的形象刻畫在文字裏。

牛頓是來華的技師和學者中間唯一一個喝的慣綠茶的人。英國不是沒有綠茶,而是數量相對紅茶要少很多,同時喜歡喝綠茶的人也很少。用中國式的清茶方式喝綠茶的更是少中之少,牛頓卻是一個。這讓陳鳴對他有了些好感。

“英國社會中相當一部分人對於中國的認知存在著偏差,而古老的書籍記載的又只是中國的過去,我希望留在太子殿下的身邊,作為一個歷史的見證者,用我的筆記下一位對中國注定有著深遠影響的真實的君主。同時也記載下真實的,不虛假的中國,讓我的同胞能夠真正的認識到中國。”

“安森閣下的《環球旅行記》裏關於中國的記載似乎有所欠缺,但對比商人們的那一張充斥著謊言的嘴,我更相信自己的眼睛。”喬治·安森,英國皇家海軍繼弗朗西斯·德雷克之後第二個環球航行的艦長。他的戰船“百夫長”號是進入中國水域的第一艘英國艦船。

據傳聞,安森和他的戰艦【本來六艘,進到太平洋的時候就只剩下一艘了】西歷1743年抵達菲律賓附近海域。在這裏,他指揮“百夫長”號俘獲了一艘西班牙運送財寶的大帆船,然後將這些財寶運到中國廣東拍賣,獲得40萬英鎊。但陳鳴覺得這消息很荒誕。

40萬英鎊是什麽概念?依照三十年前的銀價,那至少是一百五十萬兩平庫銀。

當然陳鳴對於安森的更重要的一個印象就是他那本書。

隨著西力東漸,中國長期擁有的光環消退了,尤其是在英國這個崛起的到過。西歷1719年,英國作家笛福推出了他的《魯濱遜漂流記》續篇。笛福並沒有來到過中國,可他筆下的魯濱遜來到了中國,感到中國人“無知又肮臟”,“而且又組織得不好”,他們的航海、貿易和農業“很不健全”,知識與科學技術“相當落後”。隨後不久,英國海軍上將喬治·安森在其西歷1748年出版的《環球旅行記》中又向歐洲展示了一個“欺詐、貧困、墮落、愚昧無知又冥頑不化”的中國形象。很快的,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在他的巨著《論法的精神》中,對中國這個“既無法律又無規章”的“天朝帝國”進行了批判。他認為,中國的原則是“恐怖”,“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讓人民做些事情;中國人‘自然地傾向於奴隸性的服從’,他們‘是地球上最會騙人的民族’,他甚至說‘在中國,欺騙是準許的’。”

反正怎麽說呢?

英國人現在正是一只圍著大象打轉的雄獅。這頭大象正在病中,可他的外表依舊強健有力,但是獅子就是不怕這種強健的外表,這頭雄獅經對大象的畏懼之心正在一點點消退。什麽時候大象病的走不動了,或是這頭獅子已經徹底忘掉了畏懼,那就是獅子撲上來的時候。

原時空歷史,二十年後的英國人還會派出使者來訪問中國。

兩三年後,斯當東出版了《英使謁見乾隆記》。他以馬嘎爾尼使團在華經歷為“根據”,向歐洲展示了一個“幾百年或上千年都沒有進步”的“泥足巨人”的形象。在他的書中,中國“商人欺騙,農民偷盜,官吏敲詐勒索他人錢財”,說的就好像歐洲商人多麽正直,歐洲官場多麽清廉公正一樣。然後就是黑格爾,陳鳴已經記不得黑格爾說過什麽了,比起德國英國對中國的創傷更大,當初馬嘎爾尼使團來訪也具有更多地記載,一般小屁民誰關心一個黑格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