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新老綠教,照狠裏殺!

這時陳鳴已經不再魯山了。他趁著夏糧收獲後的時間,走了一趟漢中。

在陳漢現下的版圖中,漢中就好比一個被遺忘的角落。

陳啟帶著教導師殺入漢中,一年多的時間了,地盤也沒見怎麽擴充、變化,始終都是在防禦防禦。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的活兒多輕巧呢。畢竟陳啟手下的人馬是教導師,是復漢軍中公認的第一精銳!

而事實上陳啟和教導師所擔負的重任和壓力卻是比安慶、蘇北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個師的兵力看起來很多,卻要分布在漢中、興安兩府,在南線,他們要抗住四川清軍的進攻,在北線要應對陜西、甘肅乃至青海蒙古的多面威脅。

過年的時候陳啟都沒有回魯山,此次陳鳴再見到他,間隔一年多時間卻感覺陳啟一下子老了十歲一樣。不是外表的衰老,而是一種冥冥中氣質上的感覺。現在的陳啟看著是三十來歲,實則是四五十歲。沉著冷靜,如同一顆根深蒂固的大樹,任憑風吹雨打,勝似閑庭信步。

人,果然都是要歷練的。

坐鎮一方了,才能獨當一面嘛。

“昂昂昂……”

一匹高頭大馬的嘶鳴不算什麽,可要是數百匹,上千匹呢?漢中與甘肅相接,本身就有販馬的渠道。現在兩邊是交戰頻頻,可依舊有能人把馬運進來。而且都是絕對的好馬!

縱使這數量是不可能太多了。今年整整一個上半年,教導師手中也積蓄下了三四百匹戰馬。陳鳴要給教導師增添一個騎兵團的建制,算上教導師一年多來積蓄下的戰馬,還要從魯山調來一個騎兵營。

而就在陳鳴看著教導師新成立的騎兵團策馬演練的時候,遙遠的甘肅河州,已經廢棄了長寧驛古城裏,正炊煙裊裊。

從豫西南混入洛陽,然後過潼關,經陜西最後來到甘肅,行程數千裏,來到北方暗營在西北地區的據點之一的長寧驛古城的董威一行,十分吃驚的看著眼前的一幕。

“這,這,會不會吃的太多?會不會把人撐壞了……”

剛剛來到這兒的董威嘴巴張的大大的,他從來不知道人還可以這樣吃飯的。那紅薯、土豆、豆子夾著小米、糜子一塊蒸出來的‘米飯’,眼前的這些人竟然不就一丁點菜就能呼嚕嚕的吃上兩三碗?!

董威吃驚,他很吃驚。

他本以為自己吃的這碗豬油拌飯就已經夠簡單的了,而且覺得味道還不錯,即使沒有炒菜,他也呼嚕嚕的把這一碗飯給吃光吃完了,並且意猶未盡,覺得自己還能再吃點……

卻不想自己真的是‘井中之蛙’,眼前的這批衣著襤褸的百姓才是真正的飯桶。那米飯不要說拌點豬油醬油了,連鹽粒子都沒撒一點,就呼嚕嚕的跟倒進了無底洞一樣,一會兒就是一碗,一碗又接著一碗。

真真的超乎他的想象,非人類了這是!

董威並不怎麽遮掩自己的神色。他雖然家道中落,可自大生下來真就沒怎麽吃過苦,董威根本就無法想象每日饑腸轆轆的滋味是什麽樣的。不要說這蒸出來糯糯的,還發著一點甜頭的米飯了,就是真的一點滋味都沒有的土豆泥,眼前這些被暗營收攏起來的難民也能跟吃山珍海味一樣狼吞虎咽。

這些人每次乘飯,都要遞出一個小紙片。小紙片是暗營發給這些難民的,他們認真幹活,聽從吩咐,那就有紙片。

一個紙片可換一碗飯。旁邊還有鹹菜、炒菜和熱湯,也是一份一個小紙片。可董威坐在這裏半天了,也沒見一個人拿紙片去買鹹菜、熱湯的,炒菜就更勿論了。

“兄弟你不是鄉下人吧?”

“你放心好了,這兒人能吃的呢。老百姓肚裏沒油水,一頓飯吃一兩斤的人多得去了。”

一個書記員打扮的人坐到董威身邊,邊說著還邊遞給了董威一支煙。

“聽你口音,你是河南的?”

“我也是河南的。老家在陳州……”書記員很意外的是個話嘮。雜七雜八的基礎情況還有閑話說了一堆,卻也給剛到的董威很好的填補了一下腦子裏的認知空白。

甘肅這個地方本來就窮。往年常要靠川陜接濟錢糧。

但是現在四川北上的通道被堵了,陜西自顧不暇了,萬幸甘肅這兩年的收成還好【相對】,不然的話,這裏早就是一片饑荒,一片亂像了。

不過即使如此,這裏兒的百姓日子也是不好過的。清軍是石頭裏都要榨出油花的德性,越是缺錢就越要從低下百姓手中掏食兒。他們永遠不會看到‘他們艱難,百姓的日子更艱難’。

所以各地州縣都有大批農民逃離家鄉。

就以眼下的河州為例,從去年開始就陸續有百姓成群結隊的西出積石關,奔入西頭的積石峽討生活了。這些人如果在積石峽谷裏不能求活,甚至還會繼續向西投奔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