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耶穌會的傳教士(第2/3頁)

明朝末年就有耶穌會傳教士開始在谷城傳教,一神教作為一種外來的宗教文化,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中與中國傳統的政治、文化產生了激烈的矛盾和沖突。雍正元年末,禮部奏請在全國禁止天主教獲準,除在京為宮廷服務的侍士照舊供職,允許在京進行宗教活動以外,其余傳教士皆被勒令回國。二度“禁教令”頒布後,沿海各省率先禁止傳播一神教,遂後,內地也大肆搜捕一神教徒。可以說,正是由於清廷的“禁教令”,使一神教在大城市無法立足,卻在谷城沈埡這個荒僻之地辛苦堅持了下來。

這也是為什麽會有傳教士到谷城,為什麽沈容會不辭千裏的跑來傳教,耶穌會在沈埡這地方本身就有根基。而陳鳴為什麽沒聽說過這件事呢?沈埡太偏僻了。甚至說在復漢軍大兵壓境的時候,韋斯汀他們被地方上的鄉紳地主轟走,為什麽不見官府介入,哪怕只是發出一絲聲音,也是因為沈埡太偏僻了。距離縣城竟然一百五十裏,完全湮沒在大山之中。

“不知道中國的叛軍對於主是什麽樣的態度。”

乾隆時代開啟之後,清政府對於傳教已經放松了嚴禁的尺度,但三十多年過去了,清政府卻依舊沒有一絲一毫要公開廢除禁令的跡象,這讓不少傳教士十分的失望。

“不要去自尋死路。韃靼人的帝國擁有無可匹敵的財富和力量,這些反叛者可以盛行一時,但他們盛行不了一世,他們終歸會被韃靼人剿滅。”

“千萬不要涉入進去,安德略。”韋斯汀叫著駱尼閣的名字。“你要記得,上帝的榮光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只剩下最一絲光明。如果因為我們的過失而讓上帝的榮光在這片土地上徹底的泯滅,我們的靈魂將永遠沉淪在罪孽中……”

“不用擔心,韋斯汀,我只是這麽一說。不會魯莽的付之以行動的。”駱尼閣是恨屋及烏,他萬分痛恨襄陽城裏的官府,所以他也痛恨起來了韃靼人的統治。但他的頭腦很清晰,他很清楚清帝國的強大。

嗯,在西方人眼中,財富就意味著強大。因為在西方,只要你有錢就不愁買不到你想要的任何東西。西方人真的一點都不了解中國武備上的落後嗎?兩邊貿易持續了那麽久。可這個時候的西方人始終視清帝國為一個龐大強大的帝國。

這更多的或許是一種認知上的錯誤吧?就像拿破侖說的:中國是一只沉睡的獅子。

這實際上是要聯系拿破侖接下的話的。滑鐵盧戰役的徹底慘敗後,拿破侖被迫退位,不久被英國軍隊押送到遙遠的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監禁起來。在他被監禁的第三個年頭,阿美士德——繼喬治·馬戛爾尼之後又一位出使中國的英國外交家,垂頭喪氣地從中國返回。在回國途中,他正好經過聖赫勒拿島。當阿美士德聽說這裏正關押著名震世界的拿破侖一世時,很想見一見他,聽聽這位傳奇人物對中國問題的看法。在征得小島總督同意後,阿美士德見到了這位昔日的皇帝。阿美士德講了自己在中國的經歷,認為只有通過戰爭敲開中國的大門,才能使中國的統治者明白打開國門對雙方都有好處的道理。當時,拿破侖對英國的做法充滿了蔑視,他對於英國用戰爭解決問題的提法發表評論說:“要同這個幅員廣大、物產豐富的帝國作戰是世上最大的蠢事。”他接著說:“開始你們可能會成功,你們會奪取他們的船只,破壞他們的軍事和商業設施,但你們也會讓他們明白他們自己的力量。他們會思考;他們會建造船只,用火炮把自己裝備起來。他們會把炮手從法國、美國甚至倫敦請來,建造一支艦隊,把你們打敗。”阿美士德反駁說:“中國在表面強大的背後是泥足巨人,很軟弱。”但拿破侖認為,中國並不軟弱,它只不過是一只睡眠中的獅子。“以今天看來,獅子睡著了連蒼蠅都敢落到它的臉上叫幾聲。”拿破侖接著說:“中國一旦被驚醒,世界會為之震動。”這句話出自拿破侖之口後,產生了極強的轟動效應,“一只睡著的獅子——中國”迅速傳遍了歐洲和世界。

可這句話的本質意義是什麽呢?

不是中國要經過‘覺醒’才強大,而是中國本身就擁有極強大的實力,他們只需要‘把炮手從法國、美國甚至倫敦請來,建造一支艦隊’,就可以了!

歐洲人就是這種價值觀點,拿破侖如此看待中國,並不是他一個人目光如炬,而是他的觀點本身就代表著相當多的歐洲人的價值觀。

只要有充足的財富,你就能擁有一切。拿破侖說起這句話的時候,肯定想到了自己帝國後半期財政上的棘手,而對中國的富饒充滿了羨慕。他並不了解清帝國真正的國情,所以在他死後二十年,英國人就通過戰爭打開了中國緊閉著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