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六劍下天山(第2/5頁)

“降帆!全體降帆!”

北京號上,幾乎不等艦長鄭友賢的吼聲響起,水手們已經熟練的降下那一根根桅杆上碩大的帆布。

各種炮彈劃著弧線在天上飛過,海面濺起一股股水柱。

俄國人船艦一輪射擊後,慢慢拉遠距離重新整隊,顯然不願意在這種近距離混戰中受到什麽損傷。

“嘭,嘭,嘭”近距離作戰,雙方不時有船艦中炮,尤其是剛剛沖出江口的中國船艦,受到了俄國人艦隊彈雨密集的打擊,澄遠號連中兩炮,幸好裝甲甚厚,一發炮彈擊中水線部厚厚護甲,一發炮彈的位置則在煤艙區,除了外裹鐵甲,實際上厚厚的煤堆同樣可以起到護甲的作用,鐵甲艦的設計師們也通常將煤艙設計在敏感部位,等於增加了艦船的防護力。

北京號尚未降下的帆布在開花彈穿過後起火,一名水手被熊熊燃燒的帆布壓倒在甲板上,慘叫聲令人不寒而栗。

指揮二號炮台各門火炮炮手的魯大化,神經猛地繃緊。

比起澄遠號,長沙號運氣可說極差,其輕靈而快速,俄國人的炮彈一發發落空,可水層下突然傳來一聲悶響,長沙號動作猛地變得笨拙遲緩,顯然,運氣不佳的他們撞上了水雷,長沙號的設計要求便是盡量提高速度,高達17節的航速在現時蒸汽動力系統下,必然要以犧牲護甲的厚度來達成,其水線下裝甲顯然也因為水雷的爆炸而受到破損。

魯大化心裏一沉,長沙號的戰鬥力在平遠水師中也該是頂尖的,只怕北京號比之尚略遜一籌,就更不要說澄遠、靖遠二艦了,長沙號受創,使得局面更加險峻起來。

炮聲轟鳴,雙方相距大概在一英裏左右對射,超過一英裏,前裝炮基本就再沒什麽殺傷力,而在蒸汽動力下,雙方艦只都極為靈活,火炮很難命中目標,偶有命中,在厚厚裝甲下也很難對對方船艦造成致命的打擊,顯然火炮技術若不能取得突破,遠射程下,裝甲艦之間已經很難真正有效實現對對方的殺傷,除非運氣極佳。這也是各國開始重視鐵甲艦撞角的原因,以撞角撞擊,反而可以實現最大的殺傷。

看似對峙的炮戰,魯大化心裏那根弦卻越繃越緊,俄國人,好整以暇,正等待艦隊聚集,等不遠處的船艦一只只趕到,只怕,就是己方這幾艘戰艦覆滅之時。

魯大化的猜測沒有錯,一艘艘俄國人的船艦從遠方駛來加入戰局,接著,俄國人陣型陡然一變,排成橫陣從側翼盤旋向中國艦隊靠攏過來。

炮火,突然就變得密集,一枚枚各種炮彈劃出無數弧線,甚至掛著白霧尾線排山倒海般傾瀉,長沙號附近的海面上,水柱好似沸水般升騰。雖然在受創不久,旗艦旗幟就從長沙號上轉移到北京號,但俄國人,已經決心擊沉這艘南朝剛剛下水不久的鐵甲艦,開始集中火力轟擊長沙號。

俄國人兩艘靈動的炮艇,更是突進到長沙號附近,大概僅僅有半英裏的距離,嘭嘭的實心彈不時命中長沙號,雖然其火炮口徑相比之下威力不足,但卻也給長沙號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令長沙號脫離戰鬥!回航!澄遠、靖遠兩艦掩護!”這已經是教官、北京號艦長鄭友賢第三次下達令長沙號退出戰鬥的命令了。

魯大化心裏空落落的,實際上,長沙號回航,就代表著這次海戰的失敗,可是,不回航,長沙號,很難避免被擊沉的命運。

恩師做的沒錯,現今只有退回金陵保存實力,等南洋艦隊趕回來,再與俄國人決戰。

只是,心裏怎麽這麽抑郁難當?

就這樣灰溜溜的逃回金陵,任由羅刹鬼子肆孽海疆,擊沉商船平民,而且會是一場長達十天的屠殺。

望著不遠處那不時冒出團團白霧的俄國人艦隊,魯大化拳頭攥得緊緊的。

很快,長沙號上以旗語回應,拒不退出戰場,將會繼續吸引敵人火力,將敵艦誘至我方最佳射程內,請旗艦和澄遠、靖遠二艦尋機消滅敵方艦只。

隨即,長沙號上噴出團團黑煙,艱難的轉頭,向西北駛離,看似要脫離戰場,但毫無疑問,俄國人的船艦想擊沉它,橫陣攔截的話,就會不知不覺越發靠近北京、澄遠、靖遠三艦。

長沙號很可能因為水雷的爆炸引發了某處動力牽引裝置出現問題,看著它笨拙的轉向,魯大化心裏酸酸的,長沙號,本該是蒼茫大海中翩翩起舞的天之驕子,可現今,仿佛突然間變成了蒼老的老人,在炮火中,勉力的支撐著,靠著其虛弱的身軀抵擋著對手一次次的重擊,為友軍帶來一絲勝利的希望。

魯大化突然間,整個人都冷靜下來,那轟鳴的炮聲不再震耳,躁動的熱血不再充斥他的腦海,就好像,回到了學堂上,訓練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