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誰在甕中?(第2/4頁)

劉瞎子嚇了一跳,這飛虎營常聞其名,乃是公爺親軍,卻不想統領竟是位女英雄,磕頭道“謝統領大人,謝管帶大人!”站起身退到一旁,還是忍不住好奇的偷偷打量丁七妹,心說公爺麾下,臥虎藏龍,女人沾沾他老人家的仙氣就是巾幗,不知道我若能沾一沾會不會中個狀元?

東北方,突然槍聲大作,打斷了劉瞎子的胡思亂想。

小溪之前,李四福陷入了哈裏奇部和飛虎營的重圍,猛烈的槍聲中,正涉水而過的發匪紛紛倒地,鮮血很快染紅了小溪。

前方就是那隱蔽的小路,可郁郁蔥蔥的短草中,也不知道有多少步槍噴射火舌,本以為柳暗花明之路,卻成為地獄之途。

靠在一塊巨石後,聽著炒豆般的槍聲和慘呼聲,李四福臉色木然,後方,追兵的槍聲也漸漸響起。

“旅帥,您,您穿我的衣服逃生吧。”傳令兵是個年紀不大的孩子,眼裏抹淚,飛快的褪著自己的衣衫。

李四福茫然搖了搖頭,慘笑道:“逃,又能逃去哪裏?還不是清妖的世界?”雙手握在胸前低語禱告,淡淡道:“希望我死後能登入天門,求告天父,請天父垂憐,降天兵除清妖……”說著,慢慢閉上了眼睛……

傳令兵雙眼浸滿淚水,呆呆站立。

1857年8月,廣州將軍景祥發“討賊檄文”,全文洋洋灑灑萬余字,更登上了粵報,稱必“提王者之師,蕩清寰宇”,隨即二次入贛,旋定袁州、建昌二府。1857年9月,景祥哈裏奇部圍殲悍匪李四福旅於黎川,匪首李四福飲彈自盡。

十月初,景祥率哈裏奇部、韓進春部及各路粵兵萬余人兵臨撫州城下,困發匪英王陳玉成於撫州。

……

撫州城下,旌旗招展,粵軍大營一座連著一座,綿延不絕。

撫州英王府議事廳,英王坐主位,兩側坐滿了將領,都是英王部下俊傑。

左首一名老者撚須笑道:“糧草支撐一年綽綽有余,景祥窮兇極惡,但還是少年氣盛,剛勇有余,失之謹慎,急於求成,此次都在王爺算中,一月之後,江西戰局可逆轉之。”

有將領笑著附和,雖清軍大軍壓境,但這些將領卻都滿臉輕松。

可不是,撫州太平軍經營多年,城高壕深,糧草彈藥儲備極為充足,加之英王精銳齊聚,兩萬余將士,守城一年半載自不在話下。

而將景祥粵軍主力牽制在撫州,吉安等府必定防備薄弱,忠王李秀成可趁勢擊之,景祥不退兵,早晚成為贛北孤軍,若退兵,自可趁勢掩殺,一鼓作氣將之擊潰。

此是英王忠王密議之策,二王不和已久,此次大敵當前,卻是第一次真正攜手抗敵。

是以有將領不服氣的笑道:“可惜此次忠王貪天之功,倒成全了他。”

廳內洋溢著樂觀的情緒,英王卻不動聲色,只是慢慢的品茶。

撫州第三十五女館,石階紅漆門兩側,掛著高高的紅燈籠。

女館乃是太平軍剛剛起事時之制度,剛剛占領南京之時,太平軍就將南京城所有女子驅趕入女館,不許夫妻相見,就算太平軍高級將領,也不得與妻子相會,不然便犯了天父教條中的淫邪之戒,罪過極大。相反諸王卻是妻妾成群,這自不免使得太平軍將士怨聲載道。而更使得軍中強奸、龍陽之風大盛,幾乎每位將領身邊都會有清秀男童相伴。最後匪首見不是辦法,是以東王請天父下凡,天父告訴他“秀清,爾好鋪排爾一班小弟小妹團聚成家,排得定定疊疊,我天父自有分排也。”至此女館制度才被廢除。

但在江西撫州,英王深憂軍紀漸漸敗壞,加之籌備軍務急需人手,需要這些女子從事削竹簽、搓麻繩、挖壕溝、盤糧等勞務,是以重新設立了女館,從一定程度上說,雖工作繁重勞累,倒是保護了撫州婦女免受侵擾。

女館二三十人為一館,第三十五館乃是座青宅大院,住了三十多名女子。

此刻東廂房內,一名姿容姣好的婦女正在抹淚,李氏,無意間被趙旅帥撞到,幾乎隔三差五就被趙帥接去府中享樂。

“嫂子,你別哭了!”一名濃眉大眼的姑娘正氣的身子抖,來回踱步,說:“我就不信,趙大麻子傷天害理,英王不管他,我明天就同女典史去告他。”

李氏眼睛紅紅的搖頭,說:“他,他說了,官軍圍城,英王忙於軍務,不會理他的事兒。”

大姑娘一怔,急急道:“官兵來了?這,這可怎麽辦?我明天跟典史說,去幫著守城!”

李氏偷偷向窗戶外看了看,就好像生怕有人聽到她的話,壓低聲音道:“你別去,聽說,聽說圍城的官兵不傷人的,不會拿咱們怎樣。”

大姑娘滿臉冷笑:“這話你也信?忘了劉家嫂子怎麽說了?她從武昌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可是親眼見的,那個大官叫什麽來著?”大姑娘皺眉想了一會兒,道:“對了,叫曾剃頭,當官的有這花名,他手下人好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