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又見烽煙(第3/3頁)

“誰人可以為將?”真宗聽了呂端的話後,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於是問道。

原本吵吵嚷嚷的大殿一下子又寂靜了下來,本來應該踴躍報名的武將們卻一個個霜打了一般蔫了下來,而文臣們倒是互相瞧過來瞧過去,一時間氣氛極為奇怪。

這也算是大宋官場上的一道奇景,因為宋自太祖和太宗以來,一直打壓武將,而組建起相當發達的文官朝廷,在朝堂上面,武將們基本上是沒有發言權的,除非皇帝質詢下來,才敢戰戰兢兢地回答問題。

不對等的文臣武將政治,也造成了後來很多有才幹的武將經常死於文臣的構陷之下,最有名的自然是嶽王武穆,因此有宋一朝的幾百年間,盡管戰爭從來沒有停頓下來過,出了名的武將卻只有那麽幾個人,還是到了靖康之難後期,在此之前,間或有兩個平定邊事有成的,也僅僅是以文臣行武事的大臣,比如富弼,比如範仲淹。

真宗感到很沒有面子,喏大的朝堂之上,竟然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不由得有些悲哀,也不知道自己這個還沒有暖熱的龍椅可以坐得多久。

“老臣保舉一人,可拒遼軍!”此時忽然有一人站了出來,大聲回答道。

眾人一看,說話的不是別人,正是先帝的妹夫,侍中高懷德。

高懷德站了出來,向真宗皇帝行了一禮,然後說道,“平西王歷次與遼軍作戰,功勛卓著,群臣有目共睹,臣請皇帝下詔,著平西王率軍入晉,迎擊遼軍!”

此時一聽高懷德如此提議,大家立刻熱鬧了起來,紛紛附議,表示最佳人選自然是平西王無疑,一致要求皇帝下詔,敦促平西王早日出兵,消弭戰禍。

不過皇帝和幾個元老重臣卻心中苦笑,使喚人也得看對象的,如今的西北可不是以前了。

商量了半天後,最後真宗在寇準等大臣的鼓動下決定親臨前線,統領二十萬大軍北上,並遣使平西王府,要求出兵河東,共擊契丹大軍。

“呵呵——”我看完朝廷發來的急報後,笑了笑道,“真是一點兒也不吃虧,剛封了我一個郡王,現在就要拿回報了。”

“可是又要打仗了?”公主有些擔心地問道。

我點了點頭,從篝火上面的烤肉上割了一塊兒下來,塞進嘴裏面咀嚼著,公主拿過信劄,與宋迪湊在一處仔細看著,眉宇之間滿是凝重,良久之後才說道,“契丹人經過一年多的休養生息,這一次南下肯定是預謀已久,恐怕就是沒有耶律天德這一档子事情,他們也會發難的。”

“這是一定的。”我慎重地向她們解釋道,“本來每年冬天都是契丹人最為難過的時節,人缺糧食馬缺草料,所以南下劫掠是必不可少的,所差別的,不過是規模大小而已。本來今年算是豐年,蕭綽是沒有必要大舉南下的,可是偏偏有了這麽一個由頭兒!糧草充足,兵馬又盛,韓德讓坐鎮後方,為蕭綽消除了後患,此番戰事,怕是較之以往,更要慘烈許多!”

“王爺心中可是已有定計了?”公主問道。

雖然我並不喜歡她叫我王爺,但是無奈公主和宋迪似乎對這個頭銜兒非常看重,因此我也只得老老實實地接受了,聽聞此言後,我苦笑道,“哪裏有什麽定計!不過不至於一點兒準備也沒有就是了,想來我是吃不了虧的。”

這倒不是我自信心嫉妒膨脹,而是我在西北立足以來,所做的事情無不是圍繞著如何在逆境中生存而做的。論起兵強馬壯,經歷了多次遠程作戰的西北鐵騎經驗豐富,論起裝備精良,西北的工業基礎全世界沒有第二個,論起中層將領,講武堂培養出來很多具有新式軍事思想的將領,步兵操典在基層軍隊中的應用,使得整個西北軍的戰鬥力可協調力提升了很多,再加上我們所具有的大型攻防器械來,我說這話完全是不需要謙虛的。

“既然非要打仗,那麽就讓西北軍在戰火中歷練一下吧。”我最後決定道。

十月初一,我點齊精兵三萬,渡過黃河,向大同一線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