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又見烽煙(第2/3頁)

原來是大遼承天皇太後蕭綽,以親王耶律天德也就是神木尊者在大宋境內橫死一事為由,發兵四十萬,以蕭綽的侄女婿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為先鋒,蕭綽親自為帥,大軍由大遼南京出發,欲與大宋皇帝會獵黃河南岸。

消息傳到大宋之後,朝廷震動。

新皇帝真宗即位不久,就突逢此變,立刻有些六神無主,說到底,他不過才是個不到二十歲的半大孩子,雖然是號稱聰明仁慧,但那也僅僅是號稱而已,皇帝家的事情,只要繼承人不是十足的傻子,就可以成為聰慧,若是稍微有那麽一點兒的小聰明,就可以驚為天人了。無他,只因為要在皇家中尋找一個有能力的人實在是不容易,長久以來,人們早已經習慣了昏君和奸臣的故事,因此對於皇帝的期望值已經降低到一個相當低的水準。

好在真宗雖然有些柔弱,也沒有多少見識,但他有個經事的老丈人潘美潘太師。

拋開有些疾賢妒能小肚雞腸以外,潘美也算是經歷過不少陣仗的,當初平定南漢,也是風光的很,雖然是因為對方早已經腐朽不堪,但是一戰定乾坤卻也非常難得。

接到戰報以後,文官們自然是議論紛紛,以原來的太子洗馬王欽若的論調最為悲觀,此人似乎是個天生的投降主義者或者說是逃跑主義者,一開始就提出了向南遷都的建議,頓時被眾大臣們給痛斥了一頓。

年輕的真宗雖然糊塗,卻也知道這個遷都不是鬧著玩兒的,若是在太平時期倒也罷了,在這麽一個火燒屁股的關頭上,若是遷都,那不是明著告訴人家說我們怕了,我們要跑嗎?因此壓根兒沒有敢討論王欽若的提議,直接讓大臣們討論如何應戰的問題。

“諸位愛卿,可有破敵之法?”真宗皇帝的聲音稍微有些顫抖。

潘美看了看臉色發白的真宗,心裏面很是有些不滿,雖然他攀上了這門親事後,對自己同皇家的關系更進一步作用很大,但並不等於他就喜歡這個皇帝女婿,這門親事,說起來僅僅是個政治聯盟而已。

想到這裏他不由得暗自嘆息了一聲,太宗皇帝用計搞點五大高手的手段雖然比較惡劣,效果卻很是明顯,雖然五大宗師更多地是在心理上面被人們所倚重,但是同時搞定他們絕對是不容易的,唯一可惜的就是太宗皇帝死得太突然,以至於沒有了下文兒。

按照原來的計劃,除掉五大宗師以後,太宗皇帝還有很多殺著在後面的,結果因為他的橫死,再加上拖了近兩個月的帝位之爭的影響,這個計劃就自動流產了,反倒是給自己帶來了諸多不利的影響,大遼來攻無疑就是一個最大的後遺症。

“契丹人的騎兵雖然厲害,卻也不是無敵的。”新任大理寺天官的寇準用一口非常標準的山西話說道,“自我朝開國以來,宋遼之間的戰爭十次當中倒有七八次是我朝主動出擊,雖然沒有取得太大的戰果,卻也沒有落了下風。先皇帝太祖太宗都以收復燕雲為己任,並昭示子孫,務必實現先祖之願望,今次契丹人南下襲擾,我皇理應禦駕親征,狠狠打擊他們的囂張氣焰!”

寇準的話音一落,立刻得到不少大臣的贊同,紛紛要求皇帝整軍備戰,給契丹人一個迎頭痛擊。只有剛才受了眾人奚落的王欽若在一旁撇著嘴反駁道,“遼太後為人精明,頗有計較,再加上有楚王韓德讓從旁協助,手下能征善戰之輩不可勝數,昔日先帝都幾乎吃了虧,豈是易於之輩?微臣以為,還是從長計議為好!”

寇準針鋒相對地問道,“那麽依王大人之見,當如何計議?”

“萬事以和為貴。”王欽若毫不猶豫地回答道,“耶律王爺的事情,我們完全可以解釋一下的嘛,山火突起,誰也預料不到的,況且死的又不是光他一個人,我們這邊兒的損失更加嚴重!想來那蕭太後也不是不近情理之人,只要好好商量,給些賠償,相信這件事情也能夠平息下來的。”

“那我大宋的損失,又由何人來賠償?”寇準逼問道。

“這——這不是強詞奪理麽——”王欽若答不出話來,拂袖怒道。

寇準轉向皇帝,大聲呼道,“陛下,若要想退卻遼軍,應先斬王欽若,以定軍心!”

“你——”王欽若指著寇準,被氣得說不出話來,不過他心中卻有了些懼意,自己何必出來做這個出頭鳥呢?反正天塌下來有別人頂著,哪裏輪的到自己。

真宗非常頭疼地看著下面的百官們,有些不知所措,年輕的皇帝仍然需要多加磨練,可以對方並沒有給他這個實習的時間,他不由得將目光又轉回到宰相呂端的身上。

“呂相,如之奈何?”真宗的語氣非常懇切。

呂端嘆了口氣,心道良臣驍將多的是,只不過都被你們給逼走了,真是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陛下,少安毋躁,雖然遼兵來勢洶洶,現下只是才出南京,我們僅在河北前線就有大軍二十余萬,曹樞密使久經戰陣,用兵如神,自可保得河北無虞。惟有大同和潞州一線,歷來是契丹人進攻的主要方向,上次戰後,很多工事都需要加固,陛下應該早派上將,駐守三關口,以制遼軍。還有,既然水師上次襲擾大遼南京頗見奇效,這次也可以令水師北移,以伺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