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契胡梟雄爾朱榮(第5/12頁)

先鋒軍團到達上黨,忽然又接到孝明帝一道密詔,勒令回師。爾朱榮迷惑不解,他當然不知道,宮廷中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大陰謀。

孝明帝做事不密,胡太後知悉調兵消息。迫於壓力,孝明帝下達停兵密詔。胡太後並不滿足,孝明帝不明不白地死去。朝野流傳這位一心向佛的胡太後與情人鄭儼把她唯一的親生兒子毒死。

孝明帝無子,一個月前皇妃潘充華所生的女孩正好用來立為皇帝,朝廷公告天下。紙裏終究包不住火。一天之後,胡太後改變主意,下詔書承認潘充華所生為女孩,重新從皇族裏挑選出一個三歲小兒元釗為皇帝。胡太後的想法一目了然,不立長君,立幼童便於繼續掌握大權。事實證明,胡太後很傻,很天真。

不過幾天功夫,爾朱榮接連收到朝廷文件,先是皇帝駕崩;接著寶寶登基;又說寶寶是女孩;最後確定小幼童做皇帝。

爾朱榮勃然大怒,暴跳如雷,這不是耍人嗎?耍笑天下人?爾朱榮是當時北魏國最大的憤青。精英們忙著摟錢,窮人們忙著造反,只有他關心國家大事。

爾朱榮義憤填膺,對元天穆道:“主上晏駕,春秋十九,海內猶謂之幼君,如今立一個不會說話的小孩子君臨天下,國家想要長治久安,怎麽可能!我欲率鐵騎赴哀山陵,剪除奸佞,更立長君,怎麽樣?”

同意,全體通過。大家早已商議重整大魏山河,何況如今胡太後竟然主動制造口實。元天穆贊嘆道:“又見伊尹、霍光。”挽國家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這才是大英雄本色。

洛陽鮮卑武人向爾朱榮透風,撩得這位憤青怒火萬丈。爾朱榮提筆上表,表章措辭極為強硬。大罵執政大臣徐紇、鄭儼,直言皇帝被毒,要求入京追查孝明皇帝死因,斥責朝廷把立皇帝當作兒戲,新皇帝不合格,推倒重選。

這一道表章,無疑是一道討伐胡太後的檄文。轟動洛陽,各種勢力集團聞風而動。

最開心莫過於有希望成為皇帝的元魏皇族子弟。因為他們清楚,爾朱榮有一支不可忽視的軍事力量,足以把他們推上帝位。其次,洛陽鮮卑武人集團。他們壓抑了三十多年,終於有人肯站出來了。

最緊張莫過於胡太後。國家混亂到這種田地,胡太後仍然只顧私利。貪小利看不到大局,胡太後繼續出昏招,派禁衛軍官爾朱世隆到晉陽安撫爾朱榮。

胡太後本想用爾朱世隆試探爾朱榮的態度,誰知爾朱世隆反而成為爾朱榮與洛陽反對派之間的橋梁。爾朱世隆任直閣將軍,直接屬於禁衛軍官集團。洛陽皇族多通過他與爾朱榮聯絡。爾朱世隆到達晉陽,爾朱榮對洛陽動態摸得一清二楚。

禁衛軍歡迎爾朱榮入京城,諸王希望爾朱榮擁立自己,爾朱榮陷入幸福的煩惱之中。選皇帝不能選遠親,範圍只能定於獻文帝拓跋弘的子孫中。即使這樣,有資格做皇帝的人仍然眾多,選誰呢?

爾朱世隆推薦彭城王元勰之子長樂王元子攸。選擇元子攸的優勢有二:第一、元子攸相貌出眾,風神秀慧,且長期擔任禁衛軍官,禁衛軍集團不會反對。第二、元子攸黨羽眾多,漢人清流貴族多依附此人。如果選他,洛陽不攻自破。

為不讓胡太後起疑心,爾朱世隆回洛陽去了。爾朱榮與元天穆反復商議,認為元子攸比較合適。於是,爾朱榮派侄子爾朱天光潛入洛陽,與爾朱世隆一道拜會元子攸,試探口風。如此美事,怎能不允。其實元子攸拉攏朝廷中的清流,早有想法。

兩下一拍即合,爾朱榮仍然不放心。在他眼裏,元子攸有一個缺點,和漢人走得太近。他做皇帝,執政風格恐怕不會改變。不立他,元子攸優勢明顯。怎麽辦?爾朱榮想出妙計。按照草原民族古老的習俗,鑄金像蔔問天意。誰是真命天子,上天說了算。鑄像問天可見爾朱榮愚昧的一面。在政治家眼裏,宗教為政治服務,不是政治為宗教服務。

洛陽城中有資格成為皇帝的諸王紛紛手鑄金像,結果竟然與人願相同,元子攸鑄成。天意指示,爾朱榮不再猶豫,兵發洛陽。

胡太後大驚失色,群臣早對胡太後失望,閉嘴不言,唯獨徐紇大吹牛皮:“爾朱榮小胡,膽敢向朝廷用兵,禁衛軍足以制敵,只要我們守住險要地勢,以逸待勞,小胡懸軍千裏,士馬疲弊,打敗他輕而易舉。”

徐紇的自信來源於洛陽強大的禁衛軍,洛陽禁衛軍官上千人,軍隊少說也有數萬之眾,爾朱榮的軍隊不到一萬,有什麽可怕?事實證明,傲慢者的眼睛總是閉著的。

胡太後任命李神軌為大都督,率武衛將軍費穆、平東將軍鄭季明等將領出城迎敵,費穆守小平津,鄭季明與鄭先護守河橋,憑借黃河天險抵擋爾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