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功名起鵲洲(第8/8頁)

毒藥成了劉彧的武器,八哥劉祎、十九弟劉休若、國舅王景文、大將吳喜均未逃過一杯鴆酒。

劉彧為什麽這麽做?從他的話中我們不難看出答案。劉休仁死後,劉彧常因思念而哭泣:“我與建安王年齡相近,少時友好親善,除暴君平叛亂,建安王功勞卓著。只因事計交切,不得不相除,痛念之至,不能自已。”他對將領們解釋為何殺吳喜時說:“吳喜有大功,然為人狡詐,雖有前功但有後患。我這樣做,不是忘其功勞,而是勢不由己。”劉休仁功高不賞,吳喜生性狡詐。“勢不由己,事計交切”是指什麽?當然是指他快要死了,太子年幼,根本駕馭不了這些人。劉彧身體不好,三十出頭就經常鬧病,他所做的一切全是為了太子劉昱,為了順利完成政權交替。劉彧的病純屬富貴病,和飲食習慣不良有很大關系。懂醫學的朋友知道,人的胃腸道消化功能有限度。魚肉葷腥吃得過多,脂肪和糖攝取過多,會造成消化不良,加重胃腸肝腎的負擔。長期下去,會得各種各樣的富貴病,比如肥胖症、膽結石、胃腸病、糖尿病、動脈硬化、冠心病等。一種病不可怕,並發症厲害。古代醫療條件不佳,即使你是皇帝,治不了還是治不了。難怪劉彧那麽胖,劉子業叫他豬王。這不是成心找死嗎?

對!撐死了,三十四歲,這不倒黴嗎?放著好好的皇帝不做,純吃飽撐的。

幼兒園有個口號“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自知不久於人世的劉彧昧著良心殺人,殺完了傷心地流淚,全都是為了他那個不爭氣的孩子。可憐天下父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