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6章 奉天承運皇帝(第2/2頁)

就在此時,漢京往東五千裏外的東海之上。

扶桑。

皇太子張璟正在難波品嘗自己勝利的美酒。

難波距離京都很近,這裏是倭國的新都,也就是後世的大阪,因為是臨海港口,所以被蘇我氏主張遷都至此。

但遷都不過一年,倭國就亡國了。

難波已經被改名華津,原來的倭國王宮,已經成了張璟的太子行宮。

議事殿,文武齊聚。

既有東征的將軍們,也有皇帝選派來的扶桑道文官們。

“諸位,倭國已經被我們攻滅,如今戰事平定,恢復倭國的秩序,恢復生產是重中之中。地方民政這一塊,孤相信陛下選派來的諸位大臣們。”

倭國原有五畿七道,而現在大華將倭國設為扶桑道,原五畿七道,加上蝦夷人的地盤,被統改設為九個州。

六十余個令制國,則改為六十余個縣。

扶桑道九州六十余縣,由扶桑道宣撫使為首的地方官們治理,宣撫使之下有左右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還有各州刺史、各縣縣令等。

這一個個的衙門,正在陸續建成,人員也都是中原朝廷任命來的。

扶桑道作為太子采邑,與朝廷其它直轄道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其它道的宣撫使是地方道最高長官,但在扶桑,宣撫使上面還有扶桑國相,還有議長,再上面還有太子殿下。

扶桑道宣撫使衙門既受中央朝廷直接管轄,同時又還得接受太子府的節制,受到雙重管轄。

新任的扶桑道宣撫使是太子的老熟人,皇帝張超的親傳弟子李感。

也是李績的兄弟,不過如今他叫徐感。

這位本來是武將,不過這次被皇帝選為扶桑道宣撫使,改任文職。

徐感也是堂堂實封國公,擁有百裏封地,深得皇帝信任,這次選他來扶桑,自然也是為太子保駕護航的。

“感謝太子殿下的信任,臣此次受陛下委任前來扶桑,一定竭盡全力,將扶桑治理好。”

站起來先表個態,徐感態度很好。雖然以前他跟著張超一起的時候,張璟都還沒出生呢,張璟小的時候,沒少跟他屁股後面跑。

但如今張璟是太子殿下,他現在又是調到太子的采邑任宣撫使,所以這個君臣的定位得把握好,不能亂。

“徐宣撫,你對扶桑治理有何計劃呢?”

張璟笑問。

“來之前,臣已經想過這個問題。思來想去,其實太子殿下過去在琉求和朝鮮的地方治理辦法就非常的成熟,臣以為,把那些辦法拿過來用就好了。”

治理一個新征服的地方,其實也很簡單,尤其是現在這種情況,太子的軍隊那是打的倭人毫無反抗意志。

所以他們可以完全放開手,擼起袖子大幹一場。

“臣來之前,陛下曾經召臣談過話。陛下說,倭國原是田地國有制,因此我們征服倭國之後,可以據此將倭國所有的田地礦產等都收歸國有,然後清查倭國人口,重編戶籍,給倭人百姓分田。”

“將田分給倭人承包經營。”徐感重點指出這句。

分田實為租田,而且按丁口限制,並不允許超過限額。按口租田,每口租給十畝。一家有幾口,那麽就租多少畝。這些田地,每五年重新按戶籍人口再重分一次。

張璟也在皇帝給他的信裏知道了這事。

這是擺明了要翻臉了。

田地礦產等收歸國有,這就等於直接搶走倭國貴族豪強們手裏的田地了。而租田給倭人百姓,實行兩稅法,那倭人百姓以後只納租卻不用繳稅,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田產,他們的田是佃租朝廷的。

理論上來講,收回倭國的所有田產,其實是收到了太子張璟的手裏。張璟成為了扶桑最大的地主,張璟每年坐著收租,然後朝廷根據張璟手裏的田畝數量,按兩稅稅額,再要求他上繳三分之一的田賦就好了。

張璟交的稅很低,收的租卻很高,一進一出,其實賺了很多。但這也算是皇帝給太子的一項收入了。

太子很明白皇帝的這個政策真的推行的話,就是要在倭國打土豪分田地了,這是要完全清洗掉倭國上層的意思了。

這將掀起一輪大清洗!

“徐宣撫就收田分田一事拿出一個詳細的章程來,等計劃周全了,我們再正式推行。”考慮良久,張璟最後還是決定按皇帝的計劃來。

眼下打土豪分田地,清洗倭人上層,雖然有點不地道,但征服外族,有時候這些事情是必須去做的。

今天的清洗,能換來日後的長治久安,完全是值得的。

“為了以防萬一,軍隊這邊要做好隨時出擊的準備!”張璟轉頭對軍方將領們道。

既然要出手,就不能給對方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