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宋青書

楊師道深知李超交待他的事情對他的政績很有幫助,因此動作很快。回去就後立馬就特事特辦,出了公文令廣南各州下的縣學全免秀才們的學費,還把每月六鬥米口糧的事情公布,派人廣而告之。

李超則在家寫了一篇萬言書,把秀才班、舉人班、口糧這些詳細的寫了個章程,然後發往京師上奏朝廷了。

離年底越來越近,李超等也不敢再多耽誤,收拾的差不多,就開始準備啟程返京。

朝集使制度隋時就已經有了,最開始的時候是一年分三次朝集,二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在京舉行集會,參與的都是州一級的主要官員。朝集使入京上朝集會,接受中央的考核,同時進貢地方的特產,並且還有匯報地方情況等。

而到了大唐,朝集使改為每年一次,十月入京,一般要直到第二年的正月下旬才離京返回地方。大唐朝集使一開始是刺史,後來又有總管,再後來有都督等。到了如今,朝集制度也越發的規範。

地方上道和州兩級衙門的主要官員入京朝集,宣撫使、左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還有各州的刺史一起入京朝集,在朝集使入京期間,道一級由右布政使暫統,州一級則由州長史暫代。

除了這些主官,朝集使們還會各帶一些手下的屬官,差不多就是一個個的朝集代表團了。

廣南道的朝集代表團,人數不少。

廣南今年也在李超的主持下調整了區劃,如今廣南有七州,交州、新安州、峰州、愛州、驩州、棠州七個州,宣撫使、布政使、刺史加上各自的屬官屬吏,以及士兵足有好幾百人。

原本朝集使還要上貢地方土產,數量較大,運輸也是十分困難。但李世民改變了這一傳統,要求地方官朝集時只帶少量土產,意思一下就行,不勞民傷財瞎折騰,反正天下土產,漢京也不缺。

“你們買的土產也太多了點吧?”李超看著紅線和四娘那堆了一院子的廣南土產,都不由的笑了。

“王爺就別笑話我們了。”紅線撒嬌。

“買都買了,那就都帶回去吧。”好在從廣南回漢京,倒也方便,可以說是全程都能水路,甚至都不需要換乘。

李超的船隊可以從交州河港啟程入海,然後沿海入長江,再經長江到漢江,漢江入白河,直到漢京城下。

可以說,這也是如今的一條最繁華熱鬧的黃金水道。

漢京新都,已經取代長安成為天下中心。

借著江海之利,漢京通往南方是真的方便,比起以前在長安的時候可是方便多了。以前長安雖然渭水通黃河,但有一段河道,卻是無法通航,關外運入京中的糧食都因此受到極大的限制。

漢京就沒有這個限制了,黃河、運河、淮河、長江、漢江,連接一起。

若是朝廷再修西運河,那漢京與四方交通更為便捷。

承乾也準備了許多土產,好多箱。

看著他們跟個暴發戶似的采購這麽多東西,李超也是無語。

“王爺,門外有對父子說要拜謝王爺。”

“父子?”

交州李家宅第外,一對父子有些拘謹的站在那裏。那個父親便那此前李超遇到過的老丐,今天穿了身洗的發白的衣服,雖然還打了幾處補丁,可卻很幹凈。腳上,也穿了雙布鞋。花白的頭發和胡須也仔細的打量過,就是臉上還帶著緊張。

他旁邊就是那個廣南一百秀才之一,大約二十左右,非常的年輕。說來這個年輕人也是很了得的,他本是漁民之家,後來上了商船做船員,因為聰明伶俐,受到船上賬房的看重,調過去打下手。

他居然就跟著那賬戶慢慢的學了寫字算賬,再後來慢慢自己摸索,算是開了眼。再後來又上了岸,在一家書店做了夥計,借著機會,憑一本武德字典一本貞觀詞典,自己學習書店裏的書籍。

這次科舉,他去報了名,別人都嘲笑他。

可他確實符合條件,交州戶籍,漁民子弟,是良民,父兄也沒犯罪記錄。縣科考成功過關,拿到了縣試資格,然後考完了三次,每次三天,一路都過關了,最終縣試放榜,他成了交州宋平縣的秀才。

交州宋平縣這次錄取了十三個秀才,他一個漁民之子成了其中之一,當時不知道震驚了多少人。

“你叫什麽名字?”

李超親自來到門外,讓這對父子驚訝不已。

年青秀才有些激動的道,“學生宋大。”

“宋大?不如我給你取個名字吧。”

“多謝王爺賜名。”

“姓宋,不如叫宋青書如何,努力讀書,將來青雲直上,報效君王。”

宋大感激不已,嘴裏念叨著宋青書這個新名字。

“走,進府坐坐。”李超很親切的道。宋青書的父親搖忙擺說,他來這裏,也沒想著攀附,只是那天李超聽了他的故事後,給了他二十貫鈔。後來官府又主動找上門來,接他住進了一棟新房子,說是趙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