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三把火

山南有平原盆地,也有許多山川河流,這裏算是魚米之鄉。李超覺得大災當前,能吃的東西都要想辦法弄下來儲存起來備災備荒。

丹江裏有很多魚,唐河裏也有很多魚,漢江裏魚更多。

魚也是糧食,還是優質糧食,比起蔬菜可好的多。

李超記得小時候在外婆家的時候,經常會聽外婆家那幾年大饑荒的時候。說那個時候,大饑荒,根本沒有糧食,收獲的糧食都要上繳公糧,一家分不到多少。

只能靠吃菜粥勉強支撐,所謂的菜粥,就是放一點點的米,然後放很多蔬菜加在一起煮。什麽芋頭粥飯、紅薯粥飯、南瓜粥飯、蘿蔔粥飯……總之是各種各樣的菜粥,其實根本都只是菜沒有粥,一鍋菜粥裏沒有幾粒米,一大家子每天吃的,還不如後來人養的豬吃的好。

舅舅每當外婆說起那時的事情時,總要把頭低下來給他看頭上的一個疤。那是他偷飯吃被打的,打的頭破血流。

那個時候都是搞集體,吃食堂。村裏是集體大隊,搞煉鋼本就耽誤生產,結果又放衛星,自己吹牛皮,然後把收的糧基本上都上繳了公家,結果村裏沒有多少口糧剩下。吃了兩個月食堂,村裏留下的口糧就快光了。

於是每天大家只能從食堂裏打一盆子粥,粥稀的跟水一樣。一大家子人,根本不可能靠那麽點稀粥度日,於是各家只能自己想辦法,最好的辦法便是往粥裏再加菜。自留地裏的南瓜啊芋頭啊蘿蔔啊,反正當季有什麽就煮什麽。

糧食沒有了,但鄉下各種蔬菜還是有些的。

舅舅那時每天還要帶著李超他媽媽等兄弟姐妹去挖野菜,去捉魚蝦。什麽馬齒莧啊、薺菜啊,什麽都吃,小魚小蝦的都去摸,田螺、河蚌也不放過,靠著這樣勉強才算撐著。

那時李超的外公是理發的,鄉下人稱為剃頭匠,不但會理發而且還會跌倒推拿正骨治蛇毒等,是個在鄉下還挺受人尊敬的手藝人。艱難的日子裏,外公因為是供銷社裏的,因此還不錯,算是半個吃商品糧的,每月能分到一些米。

那時鄉下人喜歡早早為自己準備好壽材,外公也請了木匠打壽材,為了招待他們,特意煮了一鍋米飯。

其實也就是一鍋稀飯,但因為飯不是那麽稀,因此在那個時候算是極體面的招待飯了。結果舅舅太久沒吃過飯了,就偷吃了一小碗,結果被外公一個旱煙鬥敲頭,頭破血流。

偷吃一碗家裏的白粥,結果被當爹的打的頭破血流,這就是那個饑荒年代真實的事情。

而在這個時代,百姓抗饑荒的能力更差,最怕的還是形成饑民潮,那會比蝗災還可怕,真正的走哪吃哪。

要避免這種可怕的事情發生,只有廣積糧。可糧食有限,夏收雖豐收,秋收卻肯定要歉收了。李超現在只能把一切能吃的,都惦記上。

魚,河裏這麽多魚,怎麽能放過。曬成魚幹,熏成魚幹,存起來,把河裏的魚都撈起來,撈一百斤,說不定就能在災年救上一家人,存上一千斤,就能救上十戶。

船只駛近上洛城。

河上船已經多了起來,船帆點點。

船工老王一直說上洛城很繁華,非常繁華,但等船靠了碼頭,李超發現上洛也一般。商業氣息看著挺濃,但城不大。

上洛城在丹水北岸,有一個長碼頭,城池就在碼頭後。

方形的城池不大,但在城外沿著碼頭卻有一條街市,街兩邊都是商鋪,雖然比較簡易,但這種城外街市的格局卻算是少見的。

牛見虎早領著騎兵小隊趕到了上洛,並通知了地方官員。

等李超那幾條船靠上碼頭,護衛部隊也早就到了。

上洛的官員帶著當地的大戶和商戶大賈一起前來迎接。

李超的名頭是很響的,當朝宰相,皇帝跟前第一紅人,何況這次還帶著太子呢。李承乾這次跟李超出來,李世民也是給了他一個名頭的,叫巡視山南,視察新京。太子是有儀仗的,哪怕這只是一個七歲的孩子,但他依然是大唐的儲君。

一隊隊李世民派來的北衙禁軍侍衛,換上了騷包的明光鎧甲,盔上的纓子都紅艷艷的。進了商洛城,李超跟商州的刺史、縣令等談了談,其實也沒多少可談的。

李超給商州地方布置了三個任務。

第一,馬上派員清查商州的所有糧倉,包括官倉和社倉義倉,掌握詳細的存糧情況,並派人接管把守,倉中糧食未得官府命令,一粒都不得隨意出倉。

第二,立即按朝廷詔令,向當地的地主糧商等和買糧食,嚴格執行朝廷的標準,各家存糧超過限額的,必須將一半和買,糧食入庫並保管好。

第三條則是讓商州官府向本州各地百姓宣告,讓他們打獵捕魚曬幹菜。官府敞開收購這些,百姓用這些可以抵充勞役等,也可以換銅錢絹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