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敵性列島

在海都的叛意逐漸明朗的時候,忽必烈注意到大海彼岸的一個獨立國家日本。日本與西方各國以及南宋完全不同。

西方各國和南宋同蒙古是接壤的,日本雖然曾經通過僧侶和商人與中國有著頻繁的往來,但是正式的國交已經在八九四年日本廢止遣唐使以來,斷絕了四百多年。忽必烈得到的關於日本的信息,不過是僧侶、商人和漂流民等帶來的片段。

忽必烈對日本這個國家很憧憬,而且,遠征日本也符合“天涯海角”的志向。

當時,有幾個日本商人因海難漂流到高麗,被高麗國王王(亻典)的使者帶到了大都。忽必烈親自會見了這幾個日本人,詳細詢問了日本的情況。

據他們說,日本擁有先進的文化,神聖的天皇在京都,武士掌握政權,盤踞鐮倉,發號施令。忽必烈對他們所說很感興趣,同時也下定決心征服日本。

在對南宋作戰的時候,忽必烈便就此征求大家的意見,但是大多數人對遠征日本持反對意見。

“日本與我們之前的敵人不同,我們原來的敵人都是陸地相接的,而日本卻在海上。而且,我們得到的有關日本的一切,不過是從高麗人和商人們那裏得到的一些片面信息。最近海都有叛心,隨時可能起兵反叛。在這種時候分散兵力發起遠征,是非常危險的。”伯顏首先提出反對。

伯顏是忽必烈帷幄之中第一人,任中書左丞相。他是八鄰部闊闊出的兒子,青年時代在波斯度過,頗有見識。

右丞相安童也支持伯顏。大部分人都反對,忽必烈不能不顧大家的意見,強行發起遠征,便道:“你們說得很對。朕不是說要立即發起遠征,眹想先派出使者,命其來朝貢。如果對方拒絕,我們再派出遠征軍。日本看到帝國的軍威,必然會屈服。南宋已經是囊中之物,將來攻打南宋的時候,再派些船,一舉征服日本。”

忽必烈如此輕描淡寫,眾人不好再說什麽。

一二六六年,忽必烈第一次嘗試與日本接觸。當時,高麗在蒙古的幫助下,消滅新羅,建立了高麗王國,成為蒙古的忠實附屬國。

由於日本的信息缺乏,於是忽必烈委托與日本相近的高麗與日本接觸。

當時的高麗國王元宗非常為難。奉蒙古的命令與日本接觸,成功倒沒什麽問題,萬一失敗,說不定會惹怒忽必烈,高麗自身難保。而且,自視甚高的日本不可能接受忽必烈提出的朝貢條件。高麗的重臣李藏用明白元宗的心思,說道:“我們不如答應忽必烈的要求,帶蒙古的使者前去。到中途,再以風濤險阻和海路危險為由撤回,這樣既能保住我國的體面,又能不讓忽必烈生氣。蒙古的使者不習水性,只要選擇風浪較大的日子開船,使者必然會因為害怕而折回。”

元宗聽了這個建議,大喜。一二六六年,高麗的官員將蒙古的兵部侍郎黑的和禮部侍郎殷弘帶到慶尚南道的巨濟島,正好碰上天氣不好,海浪很大,二人因為害怕撤回。一切都如李藏用所料。

黑的和殷弘歸國之後,將元宗的話轉達給了忽必烈,說高麗與日本幾乎沒有聯系,海路非常危險,請求結束與日本的交涉。

忽必烈聽了二人的話,嗤笑道:“元宗這家夥,是害怕交涉失敗才以風濤險阻為由的。這樣更好,以後對日本的交涉,就全部交給高麗,把這些話轉告給元宗。”

忽必烈幫助高麗取得了半島霸權,並非無償。蒙古人第一次侵入高麗,從一個叫趙彝的俘虜口中得知日本的繁榮後,就已經野心勃勃。

如果真如趙彝所說,則日本將是不可小覷的敵人。當時,忽必烈害怕的是宋與日本聯手。在征服宋之前,必須設法牽制日本。忽必烈想利用高麗來牽制日本。元宗勸忽必烈停止對日交涉,正中忽必烈下懷。

忽必烈對元宗下令:“今有爾國人趙彝來告。日本與爾國乃是近鄰,典章、政治皆有可嘉,自漢唐以來,或遣使通中國。朕以卿負責此事,勿以風濤險阻為由而辭,勿以此前與日本無通好關系而拒。卿之忠誠,可見於此,卿自勉之。”

忽必烈就這樣將對日本的交涉全權交給了高麗。

第二年,高麗使者潘阜帶著忽必烈的國書和元宗的書信渡海。十一月到達對馬,一二六八年一月,到達太宰府,將忽必烈的國書和元宗的書信呈遞給鎮西奉行少二覺惠資能。

資能看後大驚,忙轉交鐮倉幕府。此時鐮倉的執政是元老北條政村。北條氏的嫡系時宗還是一個十八歲的青年,位至聯署(執政的輔佐職位)。北條時宗三月五日才就任幕府的第八代執政。在他的父親——前代執政去世的時候,由於時宗年幼,當時的聯署政村便繼任執政,準備等時宗長大成人,再將權力還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