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個春天

沒有人會否認,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四十多年間,大唐帝國確實是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文化昌盛的太平之世。自從李隆基用雷霆手段終結了“後武則天時代”動蕩不安的政治局面後,煌煌盛世的斑斕畫卷就在玄宗君臣的勵精圖治下迅速展開了……

開元年間,由於玄宗朝廷強力推行括戶政策,並在“增殖戶口”的同時積極“勸課農桑”,使人口數量獲得了極大增長,並使得全國範圍內的耕地面積顯著增加。據詩人元結所言,當時四海之內,高山絕壑,到處可見繁忙的耕作景象。隨著勞動力與耕地面積的大量增長,農業經濟迅猛發展,“累歲豐稔”、“年谷屢登”,百姓安居樂業,國家財政收入大幅提高,大唐的國力從此蒸蒸日上!

唐代大詩人杜甫,就曾在那首膾炙人口的《憶昔》中,對這個盛況空前的黃金時代作出了一番形象的描繪: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農業的大發展又迅速帶動了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當時的手工業包括紡織、印染、礦冶、金工、造船、金銀銅器、陶器、木器、瓷器、玉雕、制糖、制茶、造紙、印刷、皮革等行業。在許多行業中,都湧現出了精湛的工藝和巧奪天工的藝術品。如聞名於世的“唐三彩”,就是在開元、天寶年間發展到了高峰。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焙燒,形成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多種色彩,但多以黃、褐、綠三色為主,故名“唐三彩”。唐三彩的色釉有濃淡變化、互相浸潤、斑駁淋漓的效果,在色彩的相互輝映中,展現出了堂皇富麗的藝術魅力。

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自然促進了文化與科技的繁榮。

玄宗時代,唐朝在詩歌、繪畫、書法、音樂、歌舞等文化藝術的各個領域,都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人才,創造了令人嘆為觀止的不朽作品,也達到了後世難以逾越的高度。

唐詩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公認的巔峰,而開元、天寶年間的盛世詩壇上,更是大家輩出,群星璀璨。其中,“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在文學史上的典範意義自不待言,除了這兩位大師之外,張九齡、王維、孟浩然、王昌齡、賀知章、王之渙、崔顥、岑參、高適等人,也都是風格獨具、光芒四射的人物。

在繪畫方面,也湧現了眾多名師巨匠:有善畫仕女圖的張萱、周昉,其代表作《虢國夫人遊春圖》《簪花仕女圖》等,以端莊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展示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眾生像;有善畫鞍馬的曹霸、韓幹,曾獲杜甫贈詩歌詠;有善畫山水畫的王維,被蘇軾稱為“畫中有詩”;又有被後世尊為“畫聖”的吳道子,兼擅人物、山水,尤擅佛道畫,其畫中人物栩栩如生、衣袂飄飄,故有“吳帶當風”之說。

在書法方面,有性情豪放、嗜酒如命的張旭,相傳其酩酊大醉之際便會呼叫狂走,然後落筆疾書,甚至以頭發蘸墨書寫,故有“張顛”雅稱,後人尊其為“草聖”;在他之後,僧人懷素繼承其筆法,亦以狂草驚世,史稱其“運筆迅速,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萬變,而法度具備”,後人將張旭、懷素並譽為“顛張醉素”;此外,又有將篆、隸等筆法揉進楷書、獨創“顏體”的顏真卿,他與初唐歐陽詢、晚唐柳公權、元人趙孟頫被後世並譽為“楷書四大家”,和柳公權並稱“顏筋柳骨”。

在音樂和歌舞方面,唐玄宗本人就是一個造詣精深的藝術家。大明宮太液池東邊有一座梨花盛開的庭園,稱為“梨園”,唐玄宗就在這裏創建了皇家藝術中心,親自遴選數百名具有藝術稟賦的樂工和宮人,共同進行教學、創作和演出,稱為“梨園弟子”,其中以李龜年最為知名,後人稱其為“歌聖”。玄宗本人精曉音律,善擊羯鼓,尤其擅長作曲,中國藝術史上的經典之作《霓裳羽衣曲》,就是由李隆基親手譜寫,由楊貴妃編舞並演出的。

除了文化藝術以外,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在科技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的僧一行。

一行俗名張遂,自幼博覽經史,精通天文歷法,唐玄宗時受命主持歷法修訂,編成了《大衍歷》,其體例結構一直為後代沿用。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了恒星移動現象的人,比英國人哈雷發現恒星移動早了一千年。同時,他又倡議測量子午線的長度,雖然測量結果並不很準確,但卻是世界上第一次實測子午線的記錄。此外,他還與另一位科學家梁令瓚合作,制成了觀察日月運動的“黃道遊儀”,以及觀察天象的“渾天銅儀”。後者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用機械轉動的天文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