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的帝王術(第3/3頁)

如此不可思議的恩寵,叫尉遲敬德如何消受?

好在尉遲敬德仕途多年,經驗豐富,聞言立刻跪地叩首,謝絕了皇帝的好意。他說:“臣的妻室雖然出身卑微,但與臣共貧賤、同患難已經幾十年了;再者,臣雖然不學無術,但也知道古人‘富不易妻’的道理,所以迎娶公主一事,實在非臣所願。”

李世民微笑頷首,沒再說什麽。

此事就這樣不了了之。

其實尉遲敬德很清楚,皇帝並不是真想把女兒嫁給他。之所以沒頭沒腦地唱這麽一出,無非是想表明對他的信任和恩寵罷了。所以,這種事千萬不能真的答應,而應該婉言謝絕。

換句話說,皇帝的這種美意只能心領,絕不能實受。假如尉遲不開竅,真的順著杆兒往上爬,傻乎乎地應承下來,那等待他的很可能不是“抱得美人歸”的美妙結局,而是“吃不了兜著走”的尷尬下場。

尉遲敬德當然不會不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和李世民之間就配合得相當默契。

當皇帝的,要善於表現自己的慷慨,不妨偶爾表示一下額外的恩典;做臣子的,要懂得恪守自己的本分,知道什麽叫做器滿則盈、知足不辱。大家把該說的話都說得漂亮一點,不該說的則一句也不說。許多事情點到為止,心照就好。

也許,就是在這種反復的君臣博弈之中,尉遲敬德居安思危的憂患之情才會越來越強烈,所以到了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五十九歲的尉遲敬德就不斷上疏“乞骸骨”(請求退休),隨後便以開府儀同三司的榮譽銜致仕。

而就在致仕的前一年,尉遲敬德就已經有意識地淡出現實政治,棲心於神仙道術了。史稱:“敬德末年篤信仙方,飛煉金石,服食雲母粉,穿築池台,崇飾羅綺,嘗奏清商樂以自奉養,不與外人交通,凡十六年。”(《舊唐書?尉遲敬德傳》)

直到唐高宗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去世,尉遲敬德基本上一直保持著這種遠離政治的生活方式。這一點和李靖晚年“闔門自守、杜絕賓客”的結局可謂如出一轍。

不過,比起歷朝歷代那些“功高不賞”、“兔死狗烹”的功臣名將,他們實在應該感到慶幸了。就算是跟同時代的人比起來,他們也遠比後來因涉嫌謀反而被誅的侯君集、張亮等人聰明得多,也幸運得多。

從這個意義上說,也許正因為唐太宗李世民能把這種“恩威並施”的帝王術運用得爐火純青,從而牢牢掌控手中權力,所以才能與絕大多數元勛宿將相安無事,善始善終,而不至於像歷代帝王那樣,在江山到手、權力穩固之後就迫不及待地屠殺功臣,以至在歷史上留下難以洗刷的汙點和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