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妙計安天下,李建成贏了一回(第3/3頁)

其次,竇夏政權垮台後,李唐朝廷對河北所采取的政策似乎也有高壓之嫌,竇建德的舊部感受不到李唐對他們進行招撫和收編的誠意,也看不到相應的實實在在的利益,所以完全有理由對李唐感到不滿,對前途感到渺茫,在此情況下重操舊業,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更何況燕趙之地自古民風彪悍,且河北民眾對竇夏政權的滿意度一直都很高,因此李唐的高壓政策無異於把一副強硬的彈簧壓迫到底,最後這些人自然會高度反彈。

所以,劉黑闥等人再度揭竿而起是必然的。

李唐的虎牢之戰贏得過於輕松了,代價就是必須回頭再補上一戰。

簡言之——河北的血並未流夠!

與此同時,李唐朝廷也必須調整其強硬的河北政策,改高壓為真正的安撫,才可能消除河北叛亂的外部因素。我們看見魏徵正是準確地抓住了這一點,所以積極采取安撫政策,迅速釋放彈簧的壓力,消解其反彈能力,從而促使劉黑闥在一夜之間喪失了部眾的擁戴。魏徵的聰明在於,他知道河北問題歸根結底是一個政治問題,因此,用政治手段解決遠比用軍事手段解決節約成本,也更高效。當然,李世民首先在軍事上挫盡了劉黑闥及其部眾的鋒芒和銳氣,讓河北該流的血都流夠,這絕對為魏徵日後采取政治手段鋪平了道路。

至於劉黑闥,他當然沒有能力看清楚上述這一切。

如果說在隋末唐初的亂世中,劉黑闥還稱得上英雄的話,那他也只能算半截子英雄。

問題倒不是出在他最終的失敗上,因為歷史上多的是雖敗猶榮的英雄。關鍵是劉黑闥身上缺乏一種視死如歸的精神,缺乏一種一以貫之的人生信念,所以才會在臨死前說出那種很沒有英雄氣概的話,抹煞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一個人失敗了並不可恥,可恥的是在面對失敗的時候喪失了勇氣和信念,只剩下一副悔恨交加、怨天尤人的嘴臉。

所以最後我們只能說——復仇之神劉黑闥的結局,實在不夠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