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鐵算盤

 

在香月沿平漢路進攻保定之前,占領察南的東條英機中將已在策劃新的攻勢。

東條英機,畢業於陸大第二十七期,著名的“巴登巴登密約”發起人之一,時任關東軍參謀長兼蒙疆兵團指揮官。

東條出生於武士世家,他的父親東條英教在甲午戰爭中一舉成名,被譽為日本陸軍的“天才”和“智將”,所寫的兵書,更是被奉為日本的“陸軍寶典”。

有了這麽一個老武士做榜樣,東條從小就立志做“小武士”。他剛上學時不愛讀書,只願與人鬥狠,而且向來死不服輸。

但有一次,他服了——幾個人打他一個,被人家揍得鼻青臉腫,慘不忍睹。

這樣不行,雙拳難敵四手,看來我得學萬人敵才行。

自此東條才用功起來,要不然他也考不上陸大。

老東條當年是靠中國人的血為自己鋪平了進階道路,小東條如法炮制。他在東北期間,對東北抗聯的鎮壓不遺余力,可以用“血腥”和“殘忍”來形容,因此有“剃刀東條”之稱,趙一曼就犧牲於這一階段。

“剃”東北抗聯這樣的遊擊隊,對東條來說還是小菜一碟,他的最終夢想還是像老東條那樣,到關內去“剃”中國正規軍。

他指揮的蒙疆兵團(東條兵團)其實是個從關東軍中臨時拼湊而成的混成旅團,兵員僅有幾千,卻擊敗了擁有三萬守軍的劉汝明,輕而易舉地占領察哈爾全境,這讓東條忘乎所以,很快就將矛頭轉向山西。

9月5日,東條兵團進入晉省境內,其兵鋒直指大同。

什麽都得算

 

山西土皇帝閻錫山該著急了。

閻錫山,民間俗稱“閻老西”,字百川,山西五台人,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

民國年間,地方諸侯和封疆大吏很多,但沒有一個能及得上老西兒。他執掌山西權柄三十八年,真正把這裏治理成了國中之國,不僅經濟搞得好,有全國“經濟建設模範省”之譽,而且他本人也成為政治上的不倒翁——中原大戰之前差點跟蔣介石爭奪天下,中原大戰之後,老蔣亦拿他無可奈何。

閻錫山當年的陸士同學在回憶時,都想不出這位大佬在學生時代有何過人之舉,都說他其實表現平平,成績也極其一般,於是閻錫山的成功秘密便成了眾說紛紜的話題。

若看老閻早年的相片,矮胖子,大頭顱,身子像個肉軲轆,活脫脫就是個大老板或賬房先生的標準模子。

內戰時期,閻錫山對上海一家小報的漫畫津津樂道。畫上一共三個人,蔣介石一手握手槍,一手托現洋;馮玉祥一手舉大刀,一手抓窩窩頭;他閻錫山則是一手提杆秤,一手拿算盤。

別人認為這幅漫畫有醜化之嫌,老閻卻不介意,他還很得意這個,認為畫得形象,畫出了自己比蔣介石、馮玉祥高出一籌的地方。

俺歸結起來只有一個字,叫做算,兩個字,叫做會算!

會算好啊,因為算盤之中有財富,有軍隊,有政權,能算者贏,不會算者輸。

老閻的算計,非同常人,那真是要算得連骨頭都疼的。別人算年,他就算月;別人算月,他就算日;別人算日,他就算時;別人算時,他就算分;別人算分,他就算妙,能算出來的要算,算不出來的也要拼命算,直到算得昏天黑地,累倒在地兩腿抽筋為止。

老閻在經濟上算,在軍事上算,在政治上也算,可以說無一不算。山西人形容他說,只要老西兒睡覺打個滾,便可以想出許多新點子。

早在平津淪陷之後,他就開始算計,要是日軍也打到山西地界上來,該怎麽辦。

老臣趙戴文進言,說的卻是早年的九一八。

想當年,張學良就是棋錯一招,那沈陽“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東北軍“兵甲也非不堅利也”,結果這位老兄卻猶猶豫豫,遲遲舍不得拿主力出去和日本人拼,最後把家底都給弄光了。

大家都看到了,不用說無枝可棲的東北軍,就說那些流亡到關內的東北學生吧,多可憐!

趙戴文的話弦外有音,山西城也高,池也深,還有自己的兵工廠,可不能走錯一步。

閻錫山聽得頻頻點頭,山西一定要起而抗戰,不能再猶豫。

 

無所不算的閻老西

按照民國歷史學者黎東方先生的分析,家國理念既是中國人的缺點,也是優點所在,只看如何發揮。

我們很早就知道百善孝為先,先有對家的孝,然後有日後對國的忠,但自古及今,這個東方國度又實在太大,很多人對國家沒有什麽完整概念,他到老到死,知道和關心的還只是自家的一畝三分地。

到了民國,所謂國家統一,至多也只是形式上的統一,實際仍是四分五裂,這一問題就顯得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