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拉出來遛遛(第6/9頁)

楊森下達追擊令,當部隊追擊時,不少老百姓聞訊也從所藏匿的山區裏跑了出來,手持木棍和鐵叉,跟著部隊尋殲敵軍,而且沿途還真抓了不少逃散迷路後改穿便服的日本兵。

在日機和通城留守部隊的接應下,第33師團余部拋棄輜重,才得以逃回通城。第二十軍尾追至通城,以後便擔任通城以南的防務,與通城日軍形成對峙,原有的通山防務則移交給了友軍。

側面危機既除,長沙正面亦傳來捷報,日軍未至長沙,即行撤退,關麟征等主力部隊攆在後面猛追,沿途頗有斬獲。

這就是第一次長沙會戰。戰後,楊森被提升為第九戰區副司令長官,仍兼集團軍總司令。

對險境中轉危為安,大難不死,楊森心存感恩,不僅感激救他的“楊家將”和子弟兵,更感激老百姓。

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中,第二十軍首次整體運用了一種偽裝潛伏的方法,即當日軍進攻時,部隊化整為零,裝扮成百姓隱蔽。等日軍一通過,立刻化零為整,出其不意地從背後加以襲擊。

這其實就是楊森在安慶從新四軍那裏“偷師”學到的遊擊戰術。遊擊戰術必須紮根民眾、依靠民眾,換句話說,只有平時保護民眾,關鍵時候民眾才會掩護你。

早在安慶淪陷時,楊森就曾盡全力護衛市民撤退,並最後一個告別安慶。經過第一次長沙會戰,他的這種認識更加深刻,也由此形成了頗具楊森特色的親民風格。

某次,楊森從長沙回平江,因為天氣太熱,一路人困馬乏,他就讓衛士架起行軍床,臨時在街邊露宿。

天還沒亮,一陣轟隆隆的推磨聲音便把楊森吵醒了,他起床循聲一看,發現一個中年婦女正在門前吃力地推著石磨。

楊森很好奇:“一大清早的,你在磨什麽呀?”

婦女擡頭見是個軍人,便沒好氣地回了一句:“涼粉嘛,天一亮就要挑出去賣,現在不抓緊磨怎麽行。”

楊森反正也不急著趕路,就坐在地上和她聊起了天,問她家還有什麽人。

婦女抹掉額頭上的汗水,一指身邊:“喏,就是這個伢子(長沙一帶方言,指未成年小孩),她爹給鬼子飛機炸死了。”

楊森一瞧,果然還有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正使勁地幫她母親推磨。

楊森立刻問道:“你這個小孩讀書沒有?你們的生活怎麽過?”

婦女一臉苦笑地作答:“伢子倒是讀書了,但是我一個人推不動這麽大的磨子,只好叫他起大早來幫忙。要生活,怎麽辦呢,只好勉強對付著過就是了。”

楊森想了一想:“如果你把生意做大一些,錢賺多一點,就可以雇一個人來幫忙了。”

對方聽後直搖頭:“生意做大?我哪來那麽多本錢呵。”

楊森告訴她:“我想借點本錢給你,就是不曉得你肯不肯要。”

只聽嘎的一聲,石磨停了,當母親的睜大眼睛看著楊森,眼睛裏充滿了困惑,半晌才問道:“官長,你是在開玩笑?”

“我說的是真話。”怕人家以為自己是騙子,楊森索性表明了身份:“我不會跟你開玩笑,我是楊森!”

楊森的大名,平江沒幾個人不知道,婦女驚訝地嚷起來:“你是楊——總司令?!”

見楊森點了頭,她這才確信不疑,搓捏著雙手,滿臉的恭維和感激,一時卻不知說什麽才好。

楊森很認真:“你算算看,擴大生意需要多少錢?”

“有——”,婦女不安地笑著,“有個一兩百塊錢也就盡夠了。”

這種談話讓她顯得有些過於緊張,在深深吸了口氣後,又問:“楊總司令,你借錢給我,我

是不是要寫張借據給你呢?”

楊森如數摸出腰包,聽到這句話笑了起來:“老實說,我這兩百塊錢是準備送給你的,我根本就沒有要你還錢的打算。不過,如果你一定要還錢,那就等你賺到錢後再說吧。”

母子千恩萬謝,收下了錢。

隔了幾個月後,楊森路過這裏,特意再次造訪,發現她家房子居然翻新,而且開了一家涼粉店。

顯然再不用挑擔賣涼粉了。楊森一時高興,想再照顧一下她家生意,便把隨從都帶進店來吃涼粉。

上前招呼的店老板並不是原來那位,而是另一個模樣相仿,年紀略小的女人。聽到隨從稱呼楊森的職位,她猛地一驚,立刻跑來詢問是不是“楊總司令”。

得到確切的答復後,女老板興奮地叫起來:“啊,你是我姐姐的大恩人,你還記得借錢給我姐姐的事嗎?”

據其介紹,原來她姐姐拿錢擴充了生意,賺了錢,已經帶著孩子搬到別處去了,這個店就盤給了妹妹。臨走時,姐姐特意關照妹妹,假如楊森再來,一定要好好招待,並且歸還那兩百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