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狼牙山(第2/2頁)

一位元帥說:中國抗戰的勝利是熬出來的。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咬牙堅持,熬過黎明前的黑暗,就能等到勝利的一天。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平原地區的部隊和幹部,陸續撤到太行山區休整,養精蓄銳。在日軍的力量逐漸削弱下,太行山根據地組織了小股的武裝工作隊,再次深入“敵後的敵後”,恢復平西、冀中等平原根據地。在通往太行山的各條通道上,都建立了秘密交通線。1943年,中共中央將各根據地的領導幹部集中到延安,進行整風學習。太行山南部的滏口陘,這時成了出入太行最重要的通道。山東、華中等根據地的領導人,都是從這裏轉赴延安的。劉少奇從山東根據地轉道河北沙河,通過平漢路,然後經武安、涉縣進入太行山,到達八路軍總部駐地左權縣麻田鎮,再通過同蒲路進入呂梁山區,從晉西北渡黃河到延安。陳毅則是從華中輾轉到河南安陽,過平漢路後沿著清漳河北行到麻田,然後經太谷進入呂梁山。麻田鎮地處滏口陘的北端,是當時最大的交通中轉站。各地領導幹部經太行山赴延安,由秘密交通站接力護送,通過多處敵人封鎖線,卻沒出一次意外。劉伯承元帥指出:“太行山,不僅在抗戰初期是我們據以開辟冀南和冀魯豫地區的支點,在抗戰中期,還支援了平原地區的鬥爭。在形勢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冀南和冀魯豫地區的許多幹部和一部分部隊則調到太行山區來休整、訓練,成為支持整個山地、平原遊擊戰爭的基礎。這樣,山區和平原互相配合,充分地發動群眾,軍民團結一致,就形成了不可戰勝的雄偉力量。我們就是依靠這個力量,堅持了艱苦、復雜的鬥爭。”這是對太行山最高的評價,也是對太行山抗日戰爭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