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世民稱帝

唐高祖李淵在三泓池看到滿身是血、提著刀劍的尉遲恭時,就不得不接受一個他不願意接受,卻又不得不接受的現實,那就是,他所有的願望都無法實現了,他所有的計劃都發生了改變。

一直以來,他努力維系的親情已經不存在,而他一直擔心的骨肉相殘還是發生了。

秦王李世民,不僅弑兄、殺弟,而且連他兩位兄弟的兒子都不放過。

在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已被秦王李世民殺死後,東宮和齊王府,尚未從驚愕和悲傷中恢復過來,已顧不上悲傷了,有的只是害怕。那裏的所有人,都在祈求,祈求殺戮能到此為止,祈求自己能從這場殺戮中撿回一條命,祈求秦王李世民能不再趕盡殺絕。

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當恐懼和絕望的哀號還響徹東宮和齊王府上空時,殺戮並未結束。

秦王李世民的刀仍未入鞘。

既然自己已經背負起了弑兄、殺弟、逼父的罵名,既然已經是場流血政變,那麽,他就要為自己掃平一切障礙,甚至連以後可能出現的障礙都要清除。

因此,他不介意再背負起屠侄的兇殘。

於是,死神就這麽輕而易舉地降臨到那些還未從喪父之痛中擺脫出來的孩子身上。

公元626年7月7日,在他們的父親人頭落地的當天,秦王李世民令侯君集帶著手下依次去了東宮和齊王府,將嚇得瑟瑟發抖的他們斬於刀下,他們是:

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義;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

十條鮮活的生命就那麽在懵懂中,倒在了父輩的皇冠之爭中。

他們最大的不過弱冠之年,最小的還在蹣跚學步。只因生在皇家,他們曾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最終,也因這份榮華和富貴,讓他們這些含苞待放的花朵過早地凋零了。

在大刀落在他們頭上之時,他們是否會後悔自己生在皇家?

屠侄結束後,李世民還沒有放下屠刀的想法,他要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親信,甚至親屬全都殺光,還要沒收他們的財產。

這瘋狂的殺戮,連殘忍地割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頭顱的尉遲恭也不忍心了。他說,所有的罪惡均是因為李建成和李元吉,而他們已經死了,甚至他們的兒子也已經死了,那就不要再濫殺無辜了,以免使人不安。

尉遲恭,這位玄武門事變中的最大功臣的建議,李世民接受了。屠殺行動就此結束。

公元626年7月9日,曾經的東宮將領馮立、馮翊兩兄弟,以及齊王府將領謝叔方主動歸附李世民……

曾經,李世民打過無數次以少勝多的戰爭,而他發動的這場玄武門政變,同樣在兵力懸殊很大的情況下取得了勝利。

只是,喋血玄武門,並沒有真正的贏家。

玄武門那悲情一幕,在羽箭射向太子李建成的那一刻;在李建成、李元吉的頭顱被尉遲恭割下,提在手上的那一刻;在李世民令人將刀砍向李建成和李元吉幼小的兒子們身上的那一刻;在尉遲恭滿身鮮血,提著刀現身三泓池,逼迫和威脅李淵的那一刻……都成了李世民一生都難以忘記的靈魂之殤。

當然,對於李世民的野心來說,這一切還僅僅只是個開始,他要摘取的,是那尚戴在他父親頭上的高高在上的皇冠……

第八十四節 李世民入住東宮

(1)

公元626年7月8日,玄武門事變發生後的第二日。

艷陽高照,玄武門那一具具屍體已經移走,血流成河的場景也已打掃完畢。一切,似乎都又回到了慘烈發生之前,只是空氣中的血腥味,依然令人戰栗。

在秦王府經過短暫的休整後,李世民懷著激動又悲傷的心情,邁過那曾被鮮血染紅的玄武門,一路向太極宮而去。

偌大的太極宮一派蕭索,每個人都還未從昨日淩晨發生的流血政變中回過神來。驚魂未定的他們,在見到李世民的那一刻,全都露出了驚恐表情,這個英武的年輕男子,此刻在他們眼裏,就如魔鬼一樣令他們害怕。

李世民無暇顧及他們的眼神,他旁若無人地走進了武德殿。緊隨他身邊的,是尉遲恭。

武德殿裏空曠而淒冷,火熱的夏天絲毫沒有給這裏帶來溫暖,有的只是絲絲涼意。李世民一踏進去,便有種涼颼颼的感覺。

禦椅上,唐高祖李淵垂首而坐,神情木然,連李世民進來都沒有任何反應。

昨天,他還是李唐主宰一切的帝王,還是掌握著生殺大權的最高權力者,可今天,他卻是個連自己的兒子、孫子也保護不了的孤獨老人。

這身份反差太大了,不要說他無力接受,就連導致這種結果的李世民,在看到父親的那一刻也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