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玄武門事變前奏(第5/13頁)

長孫無忌想想也是,他們現在還只是在做一些準備工作,不能太過張揚,更不能被太子和齊王的人發現。

於是,幾個人領命而去,只留李世民在那裏發怔。他在心裏默默地盤算,如果自己和太子、齊王明著開始了對峙,真正能站在自己這一邊的會有哪些人呢?除了秦王府這些人外,父皇身邊就是蕭瑀、陳叔達、屈突通、柴紹、溫大雅、於志寧、顏師古……

剛開始的時候,李世民將封德彝也放在自己這一邊的,可最近發生的越來越多的事,讓李世民對封德彝到底是站在自己這一邊,還是李建成那一邊產生了懷疑。如果他真站在自己這一邊,父皇那麽信任他,自己為何還是走到了如此尷尬、不利的境地?

封德彝先放一邊。

那麽,站在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那一邊的,又有誰呢?除了東宮和齊王府的那些人外,好像就裴寂了……似乎這麽看來,站在自己這一邊的人比較多。不過,太子李建成有兩個強大的支持者,一個是手握兵權,鎮守涇州的李藝,另一個是鎮守幽州的李瑗。

李瑗在幽州,離京城比較遠,只要提前不透露出去,事情發生後,想必他鞭長莫及。可那涇州的李藝,離京城很近,是個很大的隱患。

當然,未雨綢繆,也不是沒有防備之策。如果李靖和李勣能夠站在自己這一邊,支持自己,他們如今手握重兵,應對涇州的李藝應該綽綽有余。這也就是他親自去見這二位的主要原因。

李世民這麽一想,心裏輕松了很多。他覺得,按他和李靖、李勣的交情,他們應該會站在自己這一邊。特別是李靖,當初自己的父皇可是準備要他的命的,正是自己在關鍵時刻救了他,並在父皇對他不信任、不重用時,力薦他做行軍總管的。

李靖得到李淵的重用,是在滅蕭銑有功之後。隨後,李靖又滅了江南最大割據勢力後梁,李淵這才完全解除戒心,並封他為上柱國。

李靖和李勣如今正受父皇寵信,也手握重兵,有了他們,想必勝算就更大了。李世民這麽一想,沒有再耽擱,即刻去了李靖的府上。

李世民的突然到來,讓李靖心裏一沉。

由於突厥近年來很是猖獗,李靖被李淵封為靈州道行軍總管,一直在外,近日才回到長安。對於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之間的爭鬥,李靖早有耳聞,也很怕太子或秦王找自己站隊。

秦王此次突然到來,是不是與這件事有關呢?李靖心裏有些忐忑。

怕什麽就來什麽。一進門,剛一坐穩,還沒聊上幾句,李世民便對他說:“藥師兄!二郎有事想請教藥師兄!”

李靖沒想到李世民會這麽說,急忙起身道:“殿下何出此言?李靖哪裏擔當得起?”

“藥師兄不必謙虛!我二郎是什麽樣的人,想必藥師兄是知道的。曾經,二郎我南征北戰,立了些薄功,誰想卻遭到了太子和齊王的猜忌,而父皇又聽信他們的話,將我府裏的人全都調離出去,我不想與他們對立,也曾想離京避開,誰料父皇又不讓。藥師兄!以你之意,我要怎麽做才好呢?”

李世民一說完,便用殷切的眼神看著李靖。而李靖呢,在李世民說的時候,心裏便已經咯噔了一下,心想,還真是這回事啊。

他沉默著,也在心裏揣摩著,看要怎麽回答才能既表明心意,又不傷了秦王……

(5)

李靖不想參與到皇室的儲位之爭,甚至皇位之爭中。於他而言,他只忠君。身為臣的他,只聽君的。因而,隋煬帝時,即便隋煬帝是那麽的昏庸無道,他還是忠於他,這也才有了他發現太原的李淵父子有起兵苗頭時,毅然決然赴京向隋煬帝告狀的原因。

忠君,不移志是他做人的原則。如今,李淵是他的君,他就要忠於君,即便李世民曾經救過他,也賞識他,甚至一直在舉薦他,也是如此。其實,從私人感情上說,他是站在李世民這一邊的,但他依然不願意做叛君之事。

因此,面對李世民投射過來的殷切目光,李靖在沉思片刻後說:“殿下善戰,軍事謀略了得,微臣一直都很佩服,且殿下對微臣有恩,殿下對微臣的恩情,微臣沒齒難忘……”

李靖說到這裏的時候,李世民露出了自信、欣慰的笑容,他以為這是李靖答應跟隨他的表達方式,便輕松地端起一盅茶來,細細品了一口後,正要說“這下我就放心了”,李靖卻話鋒一轉說:“不過,微臣自小就發誓要忠君,也相信只要忠心為國,一心為民,必定會為國所用,為君所識!因此,微臣對於殿下所說和太子殿下、齊王殿下之間的紛爭,微臣由於一直在外,並不了解多少,回來也只是偶爾聽說了一些,想必只是三位殿下兄弟之間因誤會造成的矛盾而已。微臣相信,殿下胸襟寬闊,若太子殿下和齊王殿下明白殿下的心思,想必一定會放下成見的……總之,這些都是皇家的家事,微臣是外人,不可多說什麽,望殿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