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楊文幹事件(第6/22頁)

“陛下這是怕二郎你再立新功啊!”長孫無忌說完,再喝一口茶後,將手裏的杯子放下道,“看來,陛下這是在幫太子立聲望!太子聲望越高,位子也就越穩!”

李世民被這句話再次擊倒,一屁股坐回椅子上,半晌都沒說話,他認可長孫無忌的這種分析。兩個人沉默著,書房頓時陷入沉寂,只有他們時不時地發出的喝茶聲。

“好在,兵符還沒交出去!”好半天,李世民才說。

“是呀!這樣我們還有機會!沒有兵符,即便監國,又能怎樣?也沒辦法調動天下兵馬!”長孫無忌也說,“只是……”

長孫無忌停了下來,看了眼李世民後,不再說什麽了。

“只是什麽?只是大郎有長林軍,還有李藝的兵馬可支配?”李世民說出了長孫無忌想說的話。

長孫無忌點點頭,嘆了口氣。

“再加上齊王府的兵,太子的兵力可比二郎你的兵力多出很多了。”長孫無忌像是也坐不住了,起身踱了兩圈後,站在李世民面前說,“二郎,要早做打算啊,別被太子、齊王算計了!”

太子李建成的脾性李世民還是知道的,不會主動算計自己,最多是防守,除非萬不得已,真正威脅到他的太子位時才會主動進攻。而如今,秦王府風光不再,熱鬧不再,所以李建成更不可能主動挑事。不過,齊王李元吉可就難說了。

“算計!算計!”李世民喃喃念著這兩個字。突然,他睜大眼睛,看著長孫無忌說,“無忌兄,你還記得幾天前,東宮那邊傳來的消息嗎?”

長孫無忌想了想說:“什麽消息?太子和慶州都督楊文幹的事?”

李世民點點頭。

“這楊文幹在慶州招兵練兵,太子在宮裏給他按時送鎧甲兵器……”長孫無忌慢悠悠地說完這句,突然偏頭看著李世民,“二郎,你看我們能否在這上面做做文章?”

“做文章?”李世民的眼睛一亮,“你是說在大郎送兵器給楊文幹這件事上?”

長孫無忌重重地點了點頭。

“只是……大郎送兵器到慶州,父皇不是不知道,知道卻睜只眼閉只眼,便是默許。既然默許,還有什麽文章可做?”李世民說。

“既是做文章,重要的就是這個‘做’上。”長孫無忌說,“我覺得,此事就看我們如何‘做’了!”

李世民沉思片刻,突然一拍桌子道:“好一個‘做’,這樣吧,把喬松兄和克明兄叫來!咱們幾個人商量一下!”

用計,自然要叫來房玄齡和杜如晦了,他們可是他的智囊。

(4)

在楊文幹身上做文章,房玄齡和杜如晦並不覺得是個萬全之策,可面對太子的得勢,壓壓他的氣焰,斷斷他的好運,應該還是可以的。

其實,這件事最開始還是杜淹的叔父,那個讓李世民和杜如晦等人都不齒的杜淹提出的。

原來,自杜淹來到秦王府後才發現,自己的日子並不好過,秦王不重用他,秦王府的其他人對他也是敬而遠之。好在杜淹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在人才濟濟的秦王府,自己確實不管是文才還是武略,都很一般,不被重用很正常,並不覺得有多冤。當然,對於這種現狀,他還是想改變的,怎麽改變呢?那就是做一些讓秦王以及秦王府的人都刮目相看的事。

也就在他想做令人刮目相看之事時,有一天,他去外面的酒館喝酒,碰到了東宮的韋挺和史萬寶。

“喲?這不是天策府的兵曹參軍嗎?怎麽到這裏來了?”韋挺一見杜淹便挖苦道。

他還在為杜淹去了秦王府,沒有去東宮而不滿。

“韋兄,你這就不知道了,此一時,彼一時啊。如今的秦王府,怎能和以前的秦王府相比?這杜兄是什麽人?鼻子比狗都靈,這不……”史萬寶拼命一吸鼻子,“就聞到這兒來了,為什麽來?還不是你韋兄的氣味遍布長安,他聞著聞著就來搖尾乞憐了。”

眾人一聽,哄堂大笑。

杜淹識時務,知道韋挺是太子的大紅人,也知道史萬寶的本事,更知道如今東宮的風頭妥妥地壓著秦王府,所以很識趣地賠著笑,打著哈哈,借故想離開。誰料韋挺並不放過這個戲弄杜淹的機會,硬拉著他,不讓他走。

“走什麽?這進了秦王府,做了兵曹參軍,連和我韋挺坐著喝杯酒都不願意了?”韋挺這話一說,身邊兩個人便將杜淹抓住,按在了椅子上。

“韋兄、史兄,恕小弟剛才失禮,小弟近來身體有恙!”杜淹笑得像條哈巴狗,殷勤道,“不能喝酒,不過,有韋兄和史兄在,小弟舍命也陪,舍命也陪!”

“陪?陪什麽?陪我們?陪我們幹什麽?喝酒?韋兄,他說要陪你喝酒,你要嗎?”史萬寶誇張地大笑,“我可不要,要陪酒,也要小娘子來陪。如果真想陪,也行!穿上小娘子衣服來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