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天策上將(第6/8頁)

這種現狀的出現,難免不讓人胡思亂想,特別是天策府成立後。

李世民的天策府既設有長史、司馬、錄事、記室、參軍這樣的軍事參謀職位,又設有十八學士這樣的智囊團。

一個只是立了無數戰功的皇子,為何要設立這樣的職位?到底想幹什麽?

三位順位繼承人中,兩位都因這天策府的存在,有了猜忌。最先有猜忌心的是齊王李元吉,而對此憂心忡忡的則是太子李建成。

李世民在他的天策府裏為十八學士畫像,這樣的消息傳到李建成的耳朵裏時,那儲存在內心的嫉妒和酸楚,以及埋藏在心底的擔憂,瞬間都湧了出來,怎麽按都按不下去,一向脾氣很好的他,煩了!怒了!整日待在書房,坐立不安。

太子妃見狀,很為他擔心,親自端去茶水點心,卻也遭到了他的謾罵和驅趕。

“誰讓你進來的?滾出去!”

他一反常態的言行舉止,嚇壞了太子妃。太子妃只是怔怔地愣在那裏,手足無措。她不知她做錯了什麽,前幾日她送來茶水點心的時候,太子不是還很高興嗎?

“沒有聽到嗎?滾出去!”李建成煩躁地揮著手,順手把太子妃為他親自端來的茶水摜到了地上。

太子妃既委屈又害怕,她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讓太子如此生氣。看著太子李建成焦躁地在書房踱來踱去,她無能為力,只能嘆息一聲,悄然退下。

書房裏再次安靜下來,然而,這段沉寂卻並沒讓太子李建成的心平復下來,他越發煩躁。看到門口有人影在晃動,想進來又不敢進來,他大聲問:“什麽事?”

“太子殿下,韋大人求見!”

韋挺是李建成少時的朋友,以前經常在一起談天說地,可自他入住東宮,韋挺便很少來了,此次來,想必一定有什麽急事。正在氣頭上的李建成,並不想見任何人,就在他說“不見”後,又馬上改成了“帶他來書房!”

韋挺進書房後,李建成已經竭力讓自己平靜下來了,可還是被韋挺看出了端倪,暗想,難道自己今天來得不湊巧?

“韋挺見過郎君(唐朝太子左右對太子的稱呼)!”韋挺一邊施禮,一邊小聲道,“本不該打擾郎君,只是確有急事,不得不來!”

“什麽急事?”李建成沒好氣地說。

韋挺見李建成氣不順,不敢再親熱地稱呼“郎君”。

“太子殿下可否知道一個叫史萬寶的人?”他換了個稱呼。

李建成沒說話,好一會兒才說:“河南道行台民部尚書倒有個人叫這麽個名字,發生什麽事了?”

韋挺忙不叠地點頭道:“太子殿下好記性,正是他。”

“問你何事?”李建成皺起了眉,他今天沒心情聽任何拐彎抹角的話,“有話直說!”

“韋挺聽說,這史萬寶對秦王有意見!”韋挺的聲音低了很多,“還說想見太子殿下!”

“見本王?什麽事?”

李建成對此人沒有興趣,有興趣的是韋挺所說的,史萬寶對秦王有意見。

“他說一定要面見太子殿下!”韋挺的語氣放緩了很多,“還說一定對太子殿下有用!”

李建成沉思片刻道:“他現在在哪兒?”

“在宮外等著!”韋挺說。

“帶他來書房吧!”李建成說,“對了!不要對任何人提起!”

韋挺答應一聲,慢慢退去。

(6)

半個多小時後,史萬寶來到了太子的書房,一見李建成便鞠躬下拜。經過了半個小時的調整,李建成將不好情緒隱去,又變得親民起來。他讓史萬寶不要多禮,還讓侍女送上了茶水點心。史萬寶心想,這太子果然為人謙和,比那狂傲的秦王好多了。

李建成讓隨從、侍女和侍衛退下,書房裏只剩他和韋挺、史萬寶。三個人邊喝茶邊聊天,很是隨意。幾盅茶後,史萬寶便發起了牢騷,說這些年大仗小仗,攻城拔寨,他史萬寶和王君廊雖然不算首功,卻也並非沒有一點功勞,可回到長安後,秦王的功勞簿上凡是參加的人都有,唯獨沒有他們二人,想起來就窩火。

那次,李世民確實沒有給史萬寶和王君廊在功勞簿上留名,之所以不記功是覺得史萬寶在虎牢關之戰中,與夏軍作戰時,沒戰幾個回合就撤了。而在一起合圍洛陽時,史萬寶又慢騰騰的,導致計劃差點失敗。至於王君廊呢,如果不是他當年無力守住洺水城,也不會有羅士信去換他,羅士信不換他,就不會丟了命。

不過,李世民雖然沒有給他們記功,卻也想到他們參與了,封史萬寶做了河南道行台民部尚書,王君廊為彭公。當然,這些都是閑職。

王君廊還能安於現狀。史萬寶就不一樣了,本就不爽,又見李世民的天策府熱熱鬧鬧,很想進去,未能實現,更加氣憤。既然李世民的天策府不能進,那自己就去李世民“對手”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