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李淵步步為營奪長安(第6/19頁)

哈哈哈哈……何潘人不僅不生氣,反而狂笑起來。

“好個厲害的娘子!我喜歡!你說你的家翁唐公……”突然,何潘人睜大眼睛,細細打量著李秀英,“你是……唐公李淵的女兒?”

“沒錯!”李秀英大聲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家父原是太原留守!夫君乃……”

李秀英還沒說完,便聽何潘人問:“那……那……李世民是……”

“世民是我二弟,我們叫他二郎!”

“哦!二郎,二郎,好!李世民……唐公去太原任職,他是跟著一起去的吧!”何潘做出了恍然大悟狀,喃喃道,“怪不得呢!怪不得呢!我就想呢,怎麽看著這麽面熟?”

“怎麽?何首領……大王認識我家二郎?”李秀英心裏一喜,看了馬三寶一眼,馬三寶也面露喜色。

他們從何潘人的眼神和語氣中看出,他是認識李世民的。

“認識!認識!原來您是李世民的家姐啊!久仰!久仰!”何潘人哈哈大笑,急忙令人給李秀英和馬三寶松綁,讓座。

“我和你家二郎幾年前就認識了,當年,我還在雲定興手下,皇上被困雁門,是您那弟弟出計給雲定興才救了皇上的。”何潘人說,“只可惜呀,那雲定興把您弟弟的功勞,全攬到了自己的手裏。”

李世民出計救皇上於雁門,李秀英聽說過,如今見何潘人和李世民是舊相識,李秀英和馬三寶完全放下心來,不再感到危險的李秀英,心裏一陣得意,心想,幸好冒險上山了。她覺得自己有把握說服何潘人,便趁機道:“既然首領認識我家二郎,也知我家二郎本事,那我就說實話吧,雖然首領在此過得逍遙自在,可畢竟占山為王不是長久之計。如今,家翁起兵,不久將占領長安。您能在此占山為王,想必也是聰明之人,知道此時是成為正統的最好時機,到時候若成功了,您得到的東西,怎麽也比您現在多吧!”

何潘人低頭沉思,其實一直以來,他也想背靠一棵大樹,這唐公豈不就是一棵大樹嗎?而且很可能還是一棵粗壯的大樹。

“夫人說得有理!只是……若我何潘人帶人投奔你們,唐公真會……”

“本娘子在此保證,以後你所帶兵,絕不會少於你現在的人馬!我家翁是惜才之人,且你和二郎是舊相識,定不會虧待你!”李秀英又說。

“好!那我們就下山!”何潘人一拍椅背說。

就這樣,原本只有不到上千人的李秀英,一下子就收編了何潘人的兩萬多人。之後,她又一鼓作氣,收編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起義軍。

李秀英的勢力大增,而每到一處,她都會成為焦點,她的女性身份和美貌,讓老百姓稱其為“李娘子”,而她那有男有女的軍隊,則被統稱為“娘子軍”。

就在李秀英帶著兵馬,響應父親的時候,李淵的堂弟李神通也已經得知堂哥起兵之事,正聯合各方力量,響應著李淵的起兵。

李淵的響應者如同那撒向天空的種子,在風的帶動下,四處飛散,四處發芽,為他順利攻進長安鋪路搭橋……

第十四節 起兵第一仗:西河之役

(4)

李淵的起兵檄書傳到各郡縣,除了西河郡之外,其他郡全都紛紛響應。而這不響應的西河郡,又恰好位於太原之南,是李淵起兵南下必經之路。如果不是位置特殊,李淵連想都不用想它。

“怎麽辦?是繞過去還是?”李淵拿不定主意了。

“不能繞!這個地方必須拿下。”李世民說,他是怕縱容了西河郡後會留下後患。因為在響應檄書的各郡縣裏,並非全都是心甘情願的,一定也有墻頭草,之所以響應,是懼怕李淵滅了他,不想做那只出頭鳥。一旦任由西河郡不響應,會讓那些墻頭草覺得不響應也沒事,甚至倒向另一邊,和他們做對。

“二郎說得有理!父親,咱們一定要拿下西河郡,只有這樣,才能起到殺雞駭猴的作用。”李建成附和李世民道。

那時候的倆兄弟,還是勁兒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的時候,感情上也沒有罅隙。

“就是,父親,下令吧!我們好好打一仗,拿下西河郡,看還有誰不服?”李元吉看兩個哥哥都支持打,也摩拳擦掌說。反正打仗的事,父親又不會靠他,他樂得跟在後面吆喝。

“好!”李淵一拍桌子,大聲說,“這場仗就當是我們起兵的第一仗吧,不僅要贏,而且要贏得漂亮!”

李淵把這場仗交給了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六月甲申,倆兄弟便帶兵出發了,這是一次向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仗,也是李建成和李世民最心齊的一場仗。

西河郡不響應是因為高德儒。

當時,高德儒是西河郡的郡丞,此人沒有多少真本事,既無勇也無謀,之所以能到西河郡做郡丞,全仗著他會拍馬屁。兩年前,高德儒還只是皇帝身邊的親衛校尉,之所以高升,是因為突然出現的兩只孔雀。